排序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云:“河上本‘較’作‘形’。”按:虞世南本同王弼本,作“長短相較”。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吕纯阳云:“物质纯固曰樸,道体如是。散而為器,一本之所以万殊。”
《老子》53_音韵_02_古棣
古棣云:“顾炎武说:‘夸’音枯,《说文》‘夸’从大于声,‘盗夸’杨慎改为‘盗竽’,謂本之《韩非子》,而不知古人读‘夸’为刳,正与‘除’为韵也。顾说不能为据,上古音韵,‘夸’、‘竽’...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下经云:‘道生之,德畜之’;此云生之畜之者,谓人君法道清静,令物得遂其生,成效德弘济,令物各尽其畜养,故云‘生之畜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知’,白作‘智’,范同此。《辅行记》三之一引‘者’字作‘則’,无二‘也’字;五之一引但无‘也’字。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运命论》注引并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音韵_04_朱熹
朱熹云:“‘儼若客’,语义最精,今本多误作‘容’,殊失本指。··.旧读‘儼若容’止,作‘容’字,尝疑此或非《老子》意。后见一书,引此乃以‘容’字為‘客’字,于是释然,知《老子》此七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稱’作‘謂’。”按:彭氏原本“穀”误作“榖”。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為’下更有‘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1_苏辙
苏辙云:“道本无名,圣人見万物之无不由也,故字之曰道。見万物之莫能加也,故强為之名曰大。然其实,则无得而称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唯有道者’,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'以其无以易之也'为是,傅奕本《德经古本篇》正与此同。劳健谓'不宜作两'以'字',则非是。今帛书乙本即有两'以'字。如训'易'为'慢易'(或训为'交易'、'轻易'),则与上下文义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‘斯’,此也。‘已’,音以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27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迹、謫、策、解韵(支部,謫,音滴;策,初益反;解,音击)。師、資、師、資、迷韵(脂部)。奚侗謂:迹、謫、策、開、解为韵;師、資、師、資、迷为韵。陈柱謂:迹、讁、策...
《老子》05_今译
天地无所谓偏爱,它把万物当做祀神用的刍狗一般看待,任其自生自灭;圣人也无所谓偏爱,他把百姓当成祭神用的刍狗一样看待,任凭百姓自生自灭。天地之间,就像鼓风皮囊的中空一样啊,空虚却不会...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果,信也;’《论语》:‘行必果;’缪协曰:‘成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令不果往;’注:‘诚也。’《老子》:‘善有果而已;’盖以诚信为果之第一义,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6_杨慎
杨慎云:“‘是謂盗誇’,謂本皆作‘誇’。柳子厚诗亦押盗誇,盖趂韵之故。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改作‘竽’。韩非之解曰:‘竽为众乐之倡,一竽唱而众乐和,大盗倡而小盗和,故曰盗竽。’其说既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今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”,“夫”下无“佳”字,亦有“之器”二字。按经义,这是一个判断句,“夫”是发语词,不译。“者”是用在判断句中的语气词,表提顿,“也”為...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驕’、‘憍’皆‘歊’之借字。《说文》:‘歊,气上出貌。’今通用‘驕’。‘遺’,借为‘贻’,《说文》‘诒’下曰:‘一曰遣也;’盖即‘贻’字义。《说文》无‘贻’,‘赠...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故不可得親,不可得疎,不可得利,不可得害,不可得贵,不可得賤。’是荣无六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荣亦无第二句、第四句、第六句句首的“亦”字。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从帛书经文分析,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只前三句,即‘翕之張之’、‘弱之强之’、‘取之與之’,未引第四句‘奪之予之’,马叙伦谓引无‘廢之興之’,不确。‘取之與之’,即《史记·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柔弱勝剛强’,按:此句景龙碑本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;傅奕本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`;分为二句,非。帛书甲本作‘友弱勝强’,是误‘柔’为‘友’,又奪‘剛’字也。乙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‘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;’郑注:‘太上,帝皇之世,其民施而不惟报。’《老子》所云正指太古至治之极,以道在宥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相忘于无为,不知有其上也。‘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9_王昶
王昶云:“‘猶兮其貴言哉’,开元、邢州、至元无‘兮’、‘哉’二字。邢州‘猶其’乙(逆)转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,唯‘民’字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上仁谓行仁之君,其仁无上,故言上仁也。為之者,為仁恩也。功成事立,无以执為。”
《老子》38_述评
《老子》本章的主旨是:崇尚道、德,反对礼、智。吴澄曾谓“贵德而不尚礼”、“体道而不用智”为此章主题。 《老子》本章,“道”是自然无为的道。老子认为,凡是符合“无为”的行为,就符合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