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74页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疎而不漏’,各本作‘不失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5_胡健

胡健云:“‘大器’,即二十九章所说的‘天下神器’。‘变化莫测谓之神’,‘神器’即指最神圣贵重的东西,例如‘鼎’。但在老子看来,只有‘道’才当‘大器’而无愧。道‘无为而无不为’,抱一...
0348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‘不自見’、‘不自是’、‘不自伐’、‘不自矜’,皆不争之馀也,故以‘不争’终之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使常畏死’,御注、高翻‘使’下有‘人’字,河上、王弼有‘民’字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“当除己之所残尅,而教人去其利欲之心也。”疑河上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敦煌唐...
05015

《老子》41_今译

上士听到了道,能够勤快地实行它。中士听到了道,将信将疑、似有似无。下士听到了道,就大大地嘲笑它。不被嘲笑,就不足以称为道。所以,古来有格言和谚语的《建言》说:“光明的道,好似暗昧不...
0457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节韵读:全,元部;正,耕部,元耕合韵。盈,耕部;新,真部,耕真合韵。得、惑、牧,职部。章、明,阳部;功,东部,長,阳部,东阳合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者,鱼部;才、之,之部,鱼之合韵...
03111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古本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

严遵云:“道虚之虚,故能生一。有物混沌,恍惚居起。轻而不发,重而不止,阳而无表,阴而无里。既无上下,又无左右,通达无境,为道纲纪。怀壤空虚,包裹未有,无形无名,芒芒澒澒,混混沌沌,...
034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、苏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‘崇’,各本作‘終’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飢’河上公、王弼诸本皆作‘饑’。按:古饑饉字作‘饑’,飢餓字作‘飢’,此应作‘飢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”,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“”即“穀”的假借或省写;帛书乙本作“人之所亞,□□寡、不”,“亞”为“恶”的假借,“唯孤”二字损缺,“棠”为“穀...
0375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7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形之大者,莫过乎天地;气之广者,莫极乎阴阳。阴阳相激,天地交错,尚不能崇朝終日,何况人处天地之间,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,而敢纵爱欲,任喜怒,趣取速亡,不亦悲乎?”
03410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貴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河上、王弼无上‘貴’字,无‘也’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‘也’作‘焉’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亦我義教之’,司马无‘義’字,邵作‘我亦義教之’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失’则指‘飄風’、‘驟雨’之治而言;以人君行‘希言’之治,則為‘道’、為‘德’;行‘飄風’、‘暴雨’之治,則為‘失’也。此言人君行道,則与道同体;行德,則与德同体;行...
02610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艸木’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开元、吕无‘之’字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42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韵读无韵。水海按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衰陽,中气以為和。”此段无韵。“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榖,而王公以自名也。”惡【āk】,《经典释文》乌路反,《...
04914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李道纯本“昆”作“混”,“地”作“而”,谓“有物混成,先天而生”。其他诸本皆作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。
02710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兵强則以杀伐为事,终致灭亡。各本多作‘兵强則不勝’,非是。木强則失柔韧之性,易致断折。‘折’各本或作‘共’,或作‘兵’,皆非是。‘折’以残缺,误作...
04212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驳刘师培、易顺鼎所持“‘出於’误入注文说”,很是有力;但是谓“‘无有’者无形之道也,‘无間’者有形之物也”,也似牵强。老子在这里使用的“无有”的概念,不同於“无名”和...
0475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英伦本有‘而’字。”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高翻、赵孟頫各本亦均有‘而’字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76_述评

这一章节《老子》宣传了贵柔戒强的思想。清世祖就指出:“老子之学主于尚柔,故此章以人与草木之生死为喻,言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枯槁。则凡有形者必以坚强而死,...
0426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尚名好高,其身必疏。贪貨无厌,其身必少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不当有‘吾’字,有‘吾’字与‘吾不知其名’意重,与上句‘强字之曰道’一律,也不应有‘吾’字。帛书的这个‘吾’字,显系衍文。古代人既有名,又有字,且互相...
0347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天之道,败有□□□□□”,“損(简为损)”作“败”,损掩“餘而補不足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補。帛书乙本損掩“故天之道”四字,“損”借作“云”,《乙本释文》本...
09213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貨,呼卧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与戈部并收。《老子·立戒篇》:‘身與貨孰多?’为句中韵。‘不贵难得之貨’与过为叶。”又云:“病,皮命切。按有平声,读皮羊切,当与阳部并收。《老...
04010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河上公、王弼句下无‘尊’字,有‘焉’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;河上公无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无“而”字,宋刊河上公本则有此“而”字。
04414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唯又道者乎”,“有”假作“又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有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柰卷本同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景龙本“唯”前有“其”字,无“乎”字,作“其唯有道...
04113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五十八章王注同此(指‘大直若屈’句)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’,知‘大直若屈’下并无‘其用不屈’四字,则‘大直若屈’三句当为古本无疑。《外传》所引,...
0307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04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