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言圣人不言之教,无為之益,天下之人主,罕有及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。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是郭本亦有‘强’字。以理而推,大既强名,则道亦强字,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者,是也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
宋徽宗注:“道无益損,物有盈虚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者,聖人之所保也。降而在物,則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天之道以中為至,故高者抑之,不至於有餘;下者舉之,不至於不足。将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今帛书甲本“甚”字前即无“是故”二字。自《韩诗外传》、王弼以来,就衍增二字。可知所益久矣。又,下句已有“故”字,此二句不当重出“是故”,尤可证也。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人’作‘王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7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損有餘而補不足,使小大相均,有餘、不足相一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使高者愈高,下者愈下,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乃人道之不平等不均衡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大盈若沖’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作‘大满若沖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法,谓法则也。人不违地,乃得全安,法地也。地不违天,乃得全载,法天也。天不违道,乃得全覆,法道也。道不违自然,乃得其性,法自然也。法自然者,在方而法方,在圆而法圆,于自...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成功”,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馆本、卷子成疏等正同此,《老子》原本当如此二字。此二句与第二章文字有异,当為原文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為德施惠,不恃望其报也。功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文(指‘躁勝寒,静勝熱’)疑作‘静勝躁,寒勝熱’。二十六章:‘静為躁君’,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,其证一也。六十章王注:‘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;’六十一章王注:‘雄躁动贪欲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君子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聖人’,亦并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'按:'攻'字疑衍,盖'堅强'一本作'臤强',校者并记之,遂衍作'臤堅强',又讹'攻堅强'耳。'而堅强者莫之能勝',犹言'而堅强莫能勝之',谓堅强之物莫能勝水也。此类句法古书恒有之。《论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4_吴澄
吴澄云:“‘糞’下诸家并无‘車’字,惟《朱子语录》所说有之,而人莫知其所本。今按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‘卻走馬以糞車’,是用《老子》全句。则后汉之末,‘車’字未阙。魏王弼注,去衡未远,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如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黄、程‘如’并作‘奈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“智伯兼范、中行而攻赵不已,韩、魏反之,军败晋阳,身死高梁之东。遂卒被分,漆其首以为婆器。故曰: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輕則失根(本),躁則失君’,言人君纵欲自輕,則失治身之根本;急功好事,則失為君之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《老子》46_今译
天下安定而有秩序,就把战马还给农夫用来种田。天下荒乱而不安宁,攻伐拔除他国的兵马,而起于疆场。罪恶莫大于纵欲,祸患莫大于不知足,災殃莫惨重于贪得。所以知道满足这种满足,就是最大的富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者无瑕謫’,古本。‘瑕’,玉病也,又过也。‘謫’音摘,罚也,责也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言事者,中节,故无过责。”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范注:‘尠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’按: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作‘尠’是也。今韩非与诸王本皆作‘少’,或传刻所改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鍵’,古字作‘闥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朱、张二人之说是。类似此两句'古谚语'的尚有《尚书·周书·蔡仲之命》,作'皇天无親,唯德是辅'等。又'无親'指没有偏爱。'與(yǘ)',帮助,《吕氏春秋·乐成篇》云'孰杀子产,吾其與...
《老子》4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户、下,鱼部。牖、道,幽部。者,鱼部;少,宵部,楚音鱼宵通押。知,支部;名、成,耕部,支耕通韵。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徼’,小道也,边也,微妙也。古吊反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古时“而”、“則”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;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“而”。“无不為”应作“无以為”,严遵本正作“无以為”,今从严本校补。《老子》主张“无為”,而不主张“无不為”(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;不善人,善人之資也’。两句,河上、王、傅俱作:帛书老子校笺译评796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’范与诸唐本及《淮南子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