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1页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7_吴澄

吴澄云:“大上,犹言最上。最上謂大道之世,相忘于无为,民不知有其上也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煦曰:‘吕慎作謹。’按:吕‘慎’作‘謹’者,避宋讳。彭、吴、赵写有‘矣’字,各本及《文选·赠文叔良诗》注、《赠刘琨诗》注、《杨武仲诔》注引均无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0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言使民’,··王本亦有‘民’字。”又云:“河上本作‘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’。···河上本盖亦有‘民’字,易‘民’为‘人’,又讹书入于‘什伯’之下,遂误读‘使有什...
03412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‘言’字,多指声数法令而言,如二章‘行不言之教’,五章‘多言数穷’,十七章‘悠兮其贵言’,均是。‘希言’与‘不言’、‘贵言’同谊,而与‘多言’相反。‘多言’者,...
052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、严灵峰等人,擅改经文,实不可取。 又,严遵云:“故阴之至也,地裂而水凝,清风飂冽,霜雪严凝,鱼鳖蛰伏,万物宛拳。当此之时,一处温室,临炉火,重狐貉,袭毳绵,...
05212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同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出”后无“於”字,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严遵...
04112

《老子》47_述评

这一章节,老子谈的是认识事理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的问题。 在老子看来,道不仅是太初宇宙之本体,而且它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和总法则。世界上一切具体事物都依循着这个“道”在运动着...
04212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辭’,似兹切,按古有‘去’聲,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与‘事’、‘教’合韵。”又云:“‘居’,九鱼切,按古有‘去’声,当与御部并收。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功成...
03012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使知者’各本‘使’下有‘夫’字。‘不敢為’,各本句下有‘為无為’三字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作‘成之熟之’。又‘德畜之’,罗卷脱此三字,武内敦本无‘德’字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4_钱大昕

钱大昕云:“《说文》‘沖’读若‘动’。《尚书》‘予惟沖人’,《释文》‘直忠反’,古读‘直’如‘特’(古无舌上音),沖子犹动子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3_江永

江永云:“‘牝’,毗履切。《老子》: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’按‘牝’从匕得声,而今音为毗忍切,此后世方音之转,犹‘敏’为眉陨切,‘準’为之尹切,‘隼’为息允切,‘卺’为居隐切也。顾...
043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凡物壯极則老,兵强极則敗,故兵之恃强,犹物之用壯,适足以速其衰老。兵恃强則不可全其善勝,兹二事者,是謂不合於道。贤臣明主,知其不合於道,当须早止不为,故云‘不道早已’...
05012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攫’,俱反;‘不搏’,搏音愽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通行本皆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甲、乙本无‘以為室’三字。户牖,即門窗。彭耜纂集引陈景元说:‘半門曰户,門傍窗谓之牖。’”
04312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甲本“爽”作“”,则為“爽”的异体字,甲本释文校為“爽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谓“五味令人口爽”。
04412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民’,吕、林作‘人’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韩康伯《周易》注:‘衣被萬物,故显诸仁;’即本《老子》。康伯学出於王弼,必从弼本,疑弼本作‘衣被’。傅奕本亦作‘衣被’,正古本之尚存者。俞氏讥奕率臆妄改,殆未深考与。...
06212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嗇、嗇、復、德、德、克、克、極、國、母、久、道韵(之幽通韵,嗇史入声,服叶房逼反,克枯力反,國古逼反,道叶徒以反)。姚文田谓:嗇、嗇、服、德、克、極、極、國为一韵...
04212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六朝残卷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交’作‘郊’,并重‘天下之郊’一句。”又云:“‘天下之交’四字,涉上文‘故德交歸焉’及‘天下之下...
04412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客”,“嚴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嚴呵亓若客”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王贞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02712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6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;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’俞氏云:‘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’两句,文义无别,疑有夺误,当作‘故或下以取小國,或下而取大國’。...
03112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。《甲本释文》校“云云”为“芸芸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天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夫’。傅奕、范应元本作‘凡’。《玉篇·云部》引《老子》‘凡物云云,復歸其根`。《...
03012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遂州本两处“乃”字皆作“能”,“王”作“生”,謂“容能公,公能生”。景龙本、(唐)李荣本作“容能公,公能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03412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有“是以”二字;其注文云:“沿亂祸福之来,皆如彼三者,积小以成大。聖人持之以无為,守之以无執,故能使福自生,使祸自亡。”据注文苏...
04212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復’,诸家作‘備’。‘備’,防也。衆人執滞有為不能忘學,故執學者以防众生之祸患也。”(顾本成疏)。水海按:卷子成疏云:“‘復’,河上作‘備’。”察今存河上本则...
03912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04612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04112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04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