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6页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’,此五句疑原作‘容乃公,乃王,乃天,乃道,乃久’。今本重公、王、天、道诸字,后人所益也。二十二章曰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...
0397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043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。’按:劳健《古本考》如此。诸本‘全’均作‘王’,盖自帛书已然。帛书乙本‘王’已模糊,甲本尚清楚。····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...
054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蒋氏之说虽辨,但是他设计的‘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,为公者便可为王’,此种三级递迁制度,於先秦历史无征,故难苟同。··劳氏认为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之‘王’字,是‘全’的坏字;王...
040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劳健、马叙伦、张松如诸家,或改“王”为“全”,或改“王”为“周”,皆以王弼注立说改经文,且对王说理解有误,难免为妄论。高亨则以类比法删去经文要字,甚为不慎。高明之说甚是,今...
0348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《老子·德篇》有“知常曰明”句(通行本第五十五章)。本处用如判断句“知常,明也”意盛。“知常”:认识萬物运动变化中的不变之律则。“明”:“萬物的运动和变化都依循着循...
03112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05612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7_王安石

王安石注:“知其常,则謂之明也。自道之外,皆非常也。道虽真,常无形无名。非有自知之明,鲜有不为物蔽者矣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为“妄”;乙本作“不知常,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”字,作“不知常”,“妄作,凶”之“妄”,则歸下句。
0387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2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则将‘妄’连缀重语删去,虽然用字从简,则经义不若帛书甲、乙本详实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殊觉删之不当。今据古今各本校刊,此文当作‘不知常,妄’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不知常,妄。妄作凶。’以上两个‘妄’字,甲本均作‘’,乙本均作‘芒’,通行本作‘妄’。布、芒实应作‘妄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通行本删去经文“妄”字欠妥,当补。高说是。然帛书甲本作“”,而不作“妄”。“”(máng),同茫,暗昧,引申为茫然无知、昏昧无知。乙本作“芒”,则为“茫”的古字。《庄子·盗跖...
05513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作“妄”;乙本作“芒作,凶”,“”作“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萎作,凶”,“萎”当为“妄”之误。景龙...
026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忘作,凶’,各本作‘妄作,凶’,河上或作‘萎’,误也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妄’误作‘忘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04011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不知常,妄;妄,作凶’,帛书如此,惟‘妄’字,甲本假作‘’,乙本假作‘芒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”或“芒”。作“妄”、“忘”者,实皆假“帝”(上古三字皆为明纽阳部)为之尔。周生春、古棣即校为“”,但古棣谓“”为“妄”的古字,则非。西周晚期的《毛公鼎》...
02612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皆同之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广明本“常”下有“曰”字,作“知常曰容”。其他诸今存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317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开元、敦煌皆如此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復命,常也;知常,明也。’各本均作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此言安静可以復还性命,乃物理之常;知此常理而能守之,然后謂之明也。”
0885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经幢本作‘知常曰容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静曰復命。’是成作‘静曰’。诸本作‘静曰’是也。二十五章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;’与此文‘歸根曰静,静曰復命,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之...
037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楼正、磻溪、王羲之、楼古、赵孟頫、傅、范各本与此石(景龙碑本)同。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靖曰復命”,与景龙碑石本...
026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首句残损,乙本作‘曰静’,今本皆作‘歸根曰静’。按此节经文乃承前文‘夫物云云,各復歸於其根’而言,故缀连前文‘歸根’二字,曰‘歸根曰静’。甲本四字皆残,乙本仅作‘...
0529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03012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歸之於虚静,萬物同復於命。萬物不静、不能復命。”
05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