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吾得執’,景龙本、敦煌辛本‘得執’均作‘執得’。‘孰敢’,敦煌辛本‘敢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1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同’者,合会也。孔子言‘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’(《易经·乾》),皆合会之谓。声应气求,得、失互见。曰‘故從事而道者,同於道’,合於道、会於道之谓也。老子以历史眼光,观往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前两句同此,后句作“柔弱微细生之徒也”,“微细”二字,他本皆无,且按甲本行文来说,讲的是“柔弱”与“堅强”的问题,此两句“堅强”与“柔弱”正相对为文,可知“微细”为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堅强居下,柔弱處上’,清源无‘故’字,黄‘居’作‘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强大處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反”甚是。“反”,后来写作“返”,意即返回。《论语·子罕篇》:“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、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佇乎吾将反。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5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;注:‘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,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’按《周易·复》:‘复其见天地之心乎’王弼注:‘复者,反本之谓也。天地以本為心者也。...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,言为苦之所摧逼也;前境美丽,称可慾之心,故言可慾也;’则成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慾’句。··强本荣注,引经文云:‘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甚...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6_高延第
高延第云:'人有怨心,从而平之,虽不寻仇构衅,其意终未释也。喻治国者当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,及其有事然后图之,不足為善矣。'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邓锜本‘夫唯弗居’句无。”又云:“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。’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‘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’,谓夫唯聖人不居人民之功,故其功永留世间而不去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建者不拔’,罗卷、馆本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臧疏无此句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周易集解》虞翻引同此。‘善衰者不脱’,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,范‘脱’作‘捝’,是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樸雖小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。‘天下不敢臣’,王弼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天門’,谓天下之所由从也。開闔,治乱之际也。或開或闔,经通于天下,故曰‘天門開闔’也。雌应而不唱,因而不為。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?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生而不有’,谓任民自生,而聖人不私有其民,而為庇护保养也。‘長而不宰’,谓任民自生自長,自作自息,而聖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。‘玄德’,无名之德也。谓聖人能行以上之语,便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‘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,按河上公注本作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`;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以其不自大,故能成其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1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‘士’乃误字,帛书乙本作‘道’,与傅本合,今据改正。河上公注云:‘谓得道之君也。’则河上本原亦作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2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则将‘妄’连缀重语删去,虽然用字从简,则经义不若帛书甲、乙本详实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殊觉删之不当。今据古今各本校刊,此文当作‘不知常,妄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借为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“謂”亦假为“胃”,“此”作“是”,义通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憃憃呵鬻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的时译,今复原;损缺“人昭昭”三字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惷憃”作“湷涛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有‘者’字是也。此句当作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。‘古’字窜入上章,又捝‘之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幾’,音祈,一音机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5_吴澄
吴澄注云:“恍惚虽不可見,而似无似有,犹似可見。窈冥则昏昏昧昧,全不見矣。此道之‘无’也。‘其’字指道而言,‘精’谓德也。有物有象者,德之容,皆其粗也。德者,有物有象之本,乃其精也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作“□□以為和”,损掩“中氣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李约本、虞世南本、成玄英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杜光庭本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比较符合《老子》之旨。但“孰為此”不是陈述句,而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。谓谁使飄風、暴雨如此?言外之意即“道”,这是自然的。万物既始於“道”,飄風、暴雨亦必因“道”而生...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3_许啸天
许啸天云:“因為天道无形,性理玄妙,不可定名。但没有字号,不便称呼,所以假用一个‘道’字為分辩的用處。实在这个‘道’字还不能够包括天道自然之妙,所以说强為之,是勉强用的,我们心中还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瑕讁’,皆玉疵也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:‘夫玉瑕適皆见,精也。’尹注:‘瑕適,玉疵也。’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‘瑕適并见,情也。’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篇》:‘寸之玉必有瓋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5_葛洪
葛洪云:“玄者,自然之始祖,而萬殊之大宗也。眇昧乎其深也,故称微焉;绵邈乎其远也,故称妙焉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2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严復说:‘人二,善不善而已。吾能貴愛之,天下尚有棄者乎?’人皆有短长,长多者善,短多者不善。取善人之长则師之,取不善人之长则用之,故人无棄人。‘不貴其師,不愛其资’,是...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渾心’,陆德明‘渾’,胡本切。篡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并作‘渾其心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