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2页

《老子》75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人之飢也,以其取食税之多也,是以飢。”飢【kǐeǐ】、飢【kǐeǐ】為韵,飢入脂部。“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。”治【dǐe】、治【dǐe】為韵,治入之部。“民之...
0457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堅强居下,柔弱處上’,清源无‘故’字,黄‘居’作‘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强大處下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王法地’,王本原作‘人法地’,寇才质本作‘王法地’。今据改。按:古本作‘王法地地’是也。上文云‘王亦大’,又云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此正承上文而言,则‘人’当作‘王’,明矣...
0457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5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此言有心于治天下,失其自然之道,天下转不可得而治。神器,犹《庄子》所谓大物,不可以私智裁制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高说是也。···帛书甲本作‘和曰常’,似有捝夺,乙本损掩,只剩一‘常’字,无可据矣。故今从高本写定‘精和曰常’。號而不嗄,和之至,近似合二而一;未会而怒,精之至,近...
0458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保存完好,唯假‘命’為‘名’。与今本勘校,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与帛书相同。按:‘不為主’与‘不知主’虽一字之差,意义迥然不同。从经义分析,‘不為主’谓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...
045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”。“慈”是三宝之首,老子在这里讲的是行“慈”在用兵方面的社会效果,强调守“慈”,戰則勝,守則固,可见守“慈”的重要意义。《孙子兵...
04510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不祥,犹不善也。言聖鉴虚通,达於善恶,若有不祥之事,辄自责躬引过归己,此可為天下君王也。昔成汤自翦,千里来云,即其事也。前言社稷可寄诸侯,后举天下宜属天子。'
04510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渾心’,陆德明‘渾’,胡本切。篡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并作‘渾其心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

苏辙云:“夫道非一、非二,及其与物为偶,道一而物不一,故以‘一’名‘道’,然而道则非一也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‘物’即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’之‘物’。质言之,‘道’即‘物’,‘物’即‘道’也。道之成也,混然不可得而知,故曰‘混成’。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’,言有道混成,先天地而生...
045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2_丁仲祐

丁仲祐云:“《集韵》‘共’为‘拱’之省文。《榖梁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‘子之冢木已拱矣’,注:‘拱,合抱也。’又《公羊传》注‘拱可以手对抱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1_苏辙

苏辙云:“道本无名,圣人見万物之无不由也,故字之曰道。見万物之莫能加也,故强為之名曰大。然其实,则无得而称之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作‘陵行’,但‘陵’字不能解作‘山陵’,而是与‘陸’同义。以‘陵’为‘陸’乃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约定俗成之语。《越绝书·兵法》以‘船军’和‘陵军’对举。‘陵军’即指陸軍。...
04514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,唯‘民’字同此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8_方以智

方以智云:“‘繟然’与‘坦然’、‘啴然’互通。焦氏《老子翼》曰:‘繟音闡,王作坦,严作默,不如作繟为长。’知按王辅嗣注作‘坦然’者亦通。盖‘單’与‘亶’古通,犹‘嬗’之于‘禪’,‘...
0459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6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也’,河上公注本、玄宗本、徽宗本句末无‘也’字。此處用明太祖本,盖宗吴澄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’,‘以’字在此作‘用’解,犹言明白四達能不用知吗?可见王弼本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為乎’,确如俞樾所云有误。‘明白四達’需依‘知’,与‘无為’义不相属...
04512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。王弼作‘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’”
04512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按:张嗣成‘惟’字同此,无‘能’字。馆本‘惟’作‘唯’,无‘天下’二字。宋河上同此,但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...
04514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玄’即道,亦即无名。‘玄同’即无名之同,犹云同于道也。此言能塞兑閉門,挫鋭解紛,和光同塵,是謂同于道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0457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,苏无二‘之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大小,多少,報怨,以德’。旧读‘大小多少’句,‘報怨以德’句,注家皆释‘報怨以德’四字如《论语》‘以德報怨’之义,实与上下文不能相属。陆希声、李嘉谋两家则释‘報怨’二字...
04513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皆作‘果而毋得已居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、河上公本皆无‘居’字。疑‘居’为衍文,今删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此亓賤□□與,非□”,“之本”两字损掩,“也”字亦损掩。帛书乙本同此句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句首有“唯”字,“此其”作“斯以”,“之本”作“為本”,...
0456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式’即‘栻’字。《广雅》:‘栻,梮也。’梮有天地,所以推阴阳,占吉凶,以枫子枣心木為之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‘天文郎案栻于前;’即此。字亦作‘式’。《周礼》:‘太史抱天...
04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