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4页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,而冲氣和柔守本者,当须谦卑柔弱,故王公至尊,而称孤、寡、不穀者,以谦柔為本故也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焉’。《文子·十守篇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即所以得长生’。强本成疏:‘故独不以生為生者’,是成‘為’下有‘生’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(即高翻本)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0428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萬物草木之生柔弱,其死枯槁;’是成并无两‘也’字,‘脆’作‘弱’。譣谊‘萬物’二字当为衍文。盖‘柔脆’与‘枯槁’,均指草木而言也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0475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05711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‘木强則恒’,乙本作‘木强則競’;王本作‘木强則兵’;世传今本多同傅奕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唯黄茂材《老子解》作‘木强則折’……自黄茂材根据《列子》改订此文为‘木强則折’...
0516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唐李荣《老子道德经注》将‘是以’改作‘以是’,谓‘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’。傅奕、邵若愚二本作‘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与帛书甲本同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经文及注...
03712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與’二字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‘亡’作‘失’,后人妄改也。‘亡’與‘病’韵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帛书甲本句首有‘故’字,乙本残损,世传本多同王本无此字。从文义分析,前文言‘天之道,猶张弓也’,此文乃申述‘天之道’与‘人之道’之差异,故而句首当有申事辞‘故...
0337

《老子》44_述评

这一章,老子讲的中心是“少私寡欲”。老子开宗设问,尖锐地提出名利与生命孰重孰轻的问题。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一气三问,咄咄逼人。当时世人,大多“轻身而徇名货,贪得...
0341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而王處其一尊’,‘尊’字殆‘焉’字形似而误。《广弘明集·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》引下句作‘而道居其一’。又‘處’字,馆本、傅本均作‘處’,范本作‘居’,作‘處’是也...
0268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非言“天道”,而言“天下(人事)”,故作“唯有道者乎”(感叹句),或作“唯有道者”(陈述句);作“其惟有道者乎”,衍一“其”字;作“其唯道乎”,与老恉不合;作“其惟道者...
0259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訥’,敦煌(己)本作‘呐’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03511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道,幽部;之、之,之部;幽之合韵。益,锡部;足,屋部;锡屋合韵;餘,鱼部;屋鱼旁对转,屋鱼合韵;者、者,鱼部。有,之部;居,鱼部,之鱼合韵;也,歌部,鱼歌合韵。
05115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11_范文元

范文元云:“清静者生之根,故知清静者以為天下之正也。体道者成而若缺,满而若盅,直而若诎,巧而若拙,辯而若訥,亦无出于清静矣。虽然,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?但不可躁暴,常当以清静為正尔。...
0517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燕’,易州、开元石刻同河上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并上有'故'字,无二'之'字;陈、叶无二'之'字。'
02413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、朱则释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、“牝馬”等;蒋谓“生於郊”为“驹犊生於战地”等。此释迂曲,亦不可通。 又,魏源引王弼注语:“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於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卻走...
0546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公作‘輕則失臣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''是謂',一作'是為'。'
03010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无‘故’字,馆本作‘知足之足常’。···《文选·东京赋》注引作‘知足常足’也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经幢同此(有‘者’),各本无‘者’,下同。‘徹’字,陆同此,各本作‘轍’。‘迹’字,陆、寇及《意林》引、《文选·闲居赋》注引作‘跡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酒德颂》注引...
0279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先,文部;之,之部,之文合韵。剛、强、行,阳部。訽、主,侯部。祥、王,阳部;反、元部,元阳合韵。
05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