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各復”二字,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谓“各復歸其根”为证。易顺鼎、马叙伦二说非是。当应从帛书本。“根”:指事物的本根、本原。“各復歸於其根”,意即:各自返歸到它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夫唯弗猒,是以不猒’,前作‘弗猒’,后作‘不猒’,前后用词不同,谊有区分。今本前后用‘不’字,或同用‘无’字,绝非《老子》原本之旧。朱谦之云:‘……。’朱说...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玉篇》:‘,垢黑也。’当为‘辱’之古文。《广雅·释诂三》‘辱,污也,又恶也’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‘黑气酒辱’。辱有黑义,与白对立,故曰‘大白若辱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斅父’或省作‘學父’,义同‘教父’。‘父’训‘始’,训‘本’,或训‘巨’(‘规巨’),谊亦相通。故斟酌众说,语译作‘教學总纲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无割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与世本作‘不割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经文作“不割”,而陆德明注出“無割”,且王弼注文亦谓“故‘無割’也”,可知古王弼本作“無割”。今...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長地久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天地長久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忽恍,中有象;恍忽,中有物。’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忽兮恍,其中有象!恍兮忽,其中有物!’河上作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像!怳兮忽兮,其中有物!’本或二句互倒。王弼与河上同,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五语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彈而善謀”,前两语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中间两句同此;最后一句“繟然”作“彈”,无“然”字。按:“彈”为“行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释“一”为“道”说,非也。河上公谓“一”为“道始所生也”。显然,“一”不是“道“一”,即为“元气”。据《老子》下文云:“萬物负阴而抱阳”,可知“一”指“阴阳未分的混沌元气”...
《老子》50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出生,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;而民生生,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。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”生【fen】,耕部,死【sǐei】,脂部;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...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遂事而弗名有也”,句首损缺“成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成功遂□□弗名有也”,“遂”后损缺“事而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二本合校即得此句。道...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道藏王弼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义皆无‘民’字。《御览·皇王部》一《叙皇王》上引亦无‘民’字。顾本成疏:‘心恒虚寂,故言不亂也’,是成亦无‘民’字,譣各本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此三句,《德篇》(通行本为第五十五章)亦见。帛书甲本於彼处作“即老”,於此处作“而老”;乙本於彼处作“則老”,於此处亦作“而老”。按帛书之义,“則”、“即”、“而”通用。《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民’皆作‘人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此句当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。转写捝‘治’字‘若’字,而‘居’字又讹为‘者’字也。河上注:‘治大國当如居下流’,是河上本原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,其证一也。王注:‘江海居大而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然也”,王弼本作“狀哉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然”,而不作“狀”,因“狀”字与“然”字形近而讹(古“然”字作“肽”。《说文》:“肰,读若然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...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四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林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莅’为‘竦’字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天下无道,民情忧惧,祈祷事起,而鬼乃以人而神。天下有道,民情安乐,祈祷事绝,而鬼亦以人而不神。故曰:‘以道莅天下,其鬼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味无味”,帛书甲本即作“味无未(味)”。若“味”为“呋”之形误,则帛书甲本后之“未”,显为“味”之古字或“味”之省,不可能是“咴”之假或“”之省,故“味”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9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唯之與何’,‘何’字他本并作‘阿’,惟伯希和目二三二九号古写卷作‘何’(据唐文播《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斠记》)。玄本同各本作‘阿`。”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智士儉用其财则家富,圣人爱寳其神则精盛,人君重戰其卒则民众,民众则国廣,是以举之曰:‘儉,故能廣。’”王弼注云:“节儉爱费,天下不匮,故能廣也。”水海按:“廣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;王弼、河上诸传本皆与之相同,唯严遵、傅奕诸本无‘萬物’二字,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。蒋锡昌云:‘譣谊萬物二字当为衍文。盖柔脆与枯槁,均指...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善人视不善者,愈加警惕,愈加黾勉,惟恐抵于不善,则鉴戒之心,即为资助之有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