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易顺鼎之错,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,就是迷信《文选》注,而未加分析。《魏都赋》李善引《老子》是注‘世笃玄同’的,本文与‘塞其兑’等六句无干,自可节引,省此六句。《运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通行本这两句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!’高亨校通行本第二句说:‘此天地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尚不能久者,谓飄風、驟雨不能久也。王注曰:言暴疾每兴不长也。河...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以傅奕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为长(二本皆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)。此句与上文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,所以应有‘故’字;无‘矣’字语气不足,於诗的节奏求之,亦应有‘矣’...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有餘’,‘乃餘’和‘有餘’于义无殊。但是老子作诗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原则下力求整齐美,据此应作‘乃餘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音韵_02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最末两句,甲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天,古之極也’,乙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肥(配)天,古之極也’。许抗生从乙本,并谓‘疑传本之力两字為后人增之’。此校误。如依乙本则失韵,...
《老子》30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似‘矜’、‘强’为韵,‘矜’入真部,‘强’入阳部,劳健、陈柱皆謂真阳可以合韵。按常則,两韵部太远,不能谐韵,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真阳合韵之例。是否‘矜’字在楚音中已有变化,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為道者日損’,帛书乙本作‘聞道日云’,‘聞’、‘云’显然是写了别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奈何’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如此;帛书作‘若何’;傅奕本作‘如之何’。三者于义皆通,於文亦无别。大多数本子皆作‘萬乘之主’,‘主’字帛书甲本作‘王’。河上注说:‘王者至尊,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善數者不用籌策’,‘數’,帛书甲本和乙本、传世各本多皆如此,河上公本、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作‘計’;作‘數’作‘計’皆通,于义无差异,从众本。‘籌策’,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邦’是故书,作‘國’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帛书脱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,句子不完整,不合语法,非《老子》之旧。‘示人’,各本皆如此;唯帛书本、想尔本作‘視人’。按:‘示’...
《老子》43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益、益、之为韵,之入之部,益入锡部,之锡是邻近韵部,故可谐韵。也、矣,之部,亦入韵,所以还是富韵。”按:也,上古为歌部字,非为之部。古棣误。
《老子》08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高亨此说误。此句为抱韵(略有变通):‘淵’与‘仁’为韵,‘地’與‘治’为韵,‘地’字并不失韵。于义,亦非‘不可解’。此‘地’字是用‘至下’、‘下之亟’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14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視之不見,名曰幾;聽之不聞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’,‘幾’、‘希’、‘微’為韵,三字入微部。”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’,各本如此,惟帛书甲、乙本只作‘无名’。按:基本思想与此章相通的三十二章作‘道常,无名之樸’,该章突出道的‘无名’特性,下文又有‘始制有名’,可证彼章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
古棣云:“这一段大意是:‘不从大门走出去,可以知天下。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,可以知天道。而出去的越遠,知道的东西就越少。’用‘不出於户’、‘不闚於牖’,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...
《老子》59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本章音韵:一韵到底,句句为韵。嗇、嗇、道、道、德、德、克、克、極、極、母、母、久、柢、道为韵,按照王力的说法,这叫做‘密韵’。嗇、德、克、極、柢入职部;母、久入之部,道入...
《老子》37_音韵_04_古棣
古棣云:“第二句(‘王侯若能守之’)亦句中自為韵,‘侯’、‘守’為韵,二字入侯部。”
《老子》05_音韵_0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乎’、‘屈’、‘出’為韵,‘乎’入鱼部,‘屈’、‘出’入物部,两者元音相同,故可协韵。”又云:“‘窮’、‘中’為韵,二字皆入耕部。”水海按:鱼部【a】和物部【kYwet】,两...
《老子》28_音韵_03_古棣
古棣云:“雌、谿、谿、離、兒為韵。江晋三《老子韵读》认為是歌支通韵,離入歌部,雌、谿、兒入支部。按:楚音‘離’字入支部,读若黎。”
《老子》67_音韵_0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天下皆謂吾道大不肖,夫唯大故不肖,若肖,久矣其也小夫。’肖、肖、肖、小為韵,二字入宵部。”又云:“‘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‘儉’、‘先’為韵,二字入文部。...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其德乃溥’,傅本如此,帛书乙本作‘乃博’,许抗生说:‘溥、博形似而误。’(所据为许书初版本)许说是。乙本所据本当作‘溥’。其他各本皆作‘普’。‘普’、‘溥’通用,但在上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皆如此,帛书亦同,唯甲本‘國’作‘邦’。唐人本,‘民’字多作‘人’,当是避李世民讳而改。‘利器’的‘器’即生产工具,‘利器...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蚤’,传世各本皆作‘爪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蚤’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‘蚤’。先秦文献多假‘蚤’为‘爪’,战国初年的《墨子》书凡爪牙字皆作‘蚤’,战国后期的书,如《韩非子》则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故’字,如作联系词确误,可能是错简之后,传抄者為使之与上文联接而加‘故’字,其实在内容上是无法联结的。作為独立一章之首段,不应是联结词‘故’字,而应是发语词。‘故’字在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河上公古本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者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字。按语法,‘者’、‘之’皆可省。无‘者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,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则句法整齐,节奏和谐。”
《老子》21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恍兮,惚兮,其中有物;惚兮,恍兮,其中有象。’‘其中有物’句不与下句押韵,而与上句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押韵,这即是所谓续韵例。黄侃说:孔广森《诗声...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4_古棣
古棣云:“这几句话中的‘吾’,指代上文中的‘聖人’,也就是老子理想的聖明之君;‘者’、‘之’,指代上文的‘百姓’。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:‘百姓’善的,吾要以善对待他;不善的,吾也要以...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亡’,各本皆作‘已’。高亨说:‘已当作亡,形近而伪。’此说是。惟三十章者当作‘已’,与‘道’、‘老’谐韵;本章当作‘亡’,与‘强’、‘祥’、‘明’、‘常’为韵。俞樾说:...
《老子》29_音韵_04_古棣
古棣云:“下、者、已為韵,‘下’、‘者’二字皆入鱼部;‘已’入之部,此為之鱼合韵。·.·随、吹、羸(音罗)、墮、奢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”又云:“这里说明一下‘奢’字所属韵部的问题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