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竑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邦’,一作‘國’。‘邦’原作‘國’,今从韩非本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為學’、‘為道’,古本下有二‘者’字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恃’,一作‘輔’,非。既曰自然也,而又輔之,非自然也。今从韩非本。”又云:“‘不敢為’,一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狹’,一作‘无狎’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紛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忿’。”
05210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(无‘兮其’二字,)作‘混若濁’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怳’、‘惚’,古本并作‘芒’、‘芴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,古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‘樂’,去声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开元本无‘一也’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0291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相望’、‘相聞’,近也;‘至老死’,久也。近而且久,不相往来者,各足故也。道足,则无事咨询;财足,则不相乞假。‘使民至’,一无‘使’。‘而不相往來’,一无‘而’,‘相’...
0528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作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仁’,古本作‘善人’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知有之’,一作‘下知有之’。今从吴幼清本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按:‘愛養’,一作‘衣被’。”
088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古本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王弼作‘无有入无間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下難事’,‘難’上亦有‘之’,下同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用兵有言’,古本下有‘曰’。‘用兵有言’,古兵家有此言也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据此谓“用兵”上应有“古”字。则为非矣。
0398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可以寄天下’,古本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。开元本‘則’作‘若’,无‘矣’字。一‘寄’下有‘於’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莽其未央’。古本无‘哉’。‘荒’,广远也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02915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古本作‘王侯’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為而无不為矣’,古本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此两者’,一‘此’上有‘知’字,非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龙兴观碑本无‘兮’,‘或’作‘常’,一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曠兮其若谷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‘曠’,空也。‘若谷’,虚而无所藏也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惚兮怳兮,其中有象’,一‘其’字上无‘兮’字;一无‘其’字,句末有‘兮’字。”
02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