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上’,古本作‘尚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混若樸’。木未斵曰樸。‘若樸’,质而无文章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可以寄天下’,古本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。开元本‘則’作‘若’,无‘矣’字。一‘寄’下有‘於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為學’、‘為道’,古本下有二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缺’,残缺也。一作‘’,,失望貌。以其察察,宜无不及,故之望之,而卒失望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,古本作‘人之所以教我,亦我之所以教人’。一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以静為下’,古本作‘以其静,故為之下也’。司马作‘以其静,為之下’。一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九成’,一作‘九層’。”又云:“‘成’,一作‘層’。今从傅奕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呴’,陆、王弼作‘歔’。一作‘嘘’。古本作‘噤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慈,故能勇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圖難於其易’,古本‘難’下有‘乎’,下同。一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何謂寵辱若驚’,一无‘若驚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王公以為稱’,古本作‘王侯以自稱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古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一本无‘敢’字,古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’,一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大制不割’,古本作‘大制無割’。‘制’,裁断也;‘割’,分裂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’,古本作‘常知此两者,亦楷式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怕兮’,‘怕’,古本作‘魄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我魄未兆’。‘怕’,古‘泊’字,静也。‘兆’,如龟兆之坼,动之微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孰為此者,天地。’古本‘地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出彌遠’,‘彌’,古本作‘镾’,下同。《韩非子》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質真若渝’,‘渝’,羊朱反,变改也。傅奕《音义》云:‘古本作輸,《广雅》曰:輸,愚也。或作揄,董遇作摇。’今从王弼作‘渝’。”又云:“‘渝’,古本作‘輸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各歸其根’,‘各’下一有‘復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計不用籌策’,古本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又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‘籌策’,計數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