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竑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魚不可脱於深淵’,‘脱’,古本作‘悦’。‘深淵’,原本‘淵’,今从韩非本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大威至矣’,一作‘則大威至’。”又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矣’,‘威’、‘畏’古通用。人不畏其所当畏,则大可畏者至矣。下文皆畏其所当畏之事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古本作‘苟吾无身’。‘吾有何患’,古本下有‘乎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奈何’,古本作‘如之何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乘’,去声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古本‘亦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1016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柢’,一作‘蔕’,花趺也。”水海按:“趺”(fū),花萼也。“柢”,《说文》謂“木根”,即树的主根。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华(花)叶之根曰蒂,树之根曰柢,音同也。”显然...
038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行’,古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并同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,古本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’,古本作‘常知此两者,亦楷式。’”
039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名成功遂身退’。王弼作‘功遂身退’。又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計不用籌策’,古本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又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‘籌策’,計數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偷’,古本作‘媮’。‘偷’,苟且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道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并作‘非道’。‘早已’,言不久也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戰則勝’,一作‘以陳則正’,‘勝’作‘正’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為士者不武’,古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‘處’,上声。”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德者,同於德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德者,德者同於德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。”焦氏说有误。
0265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坐進此道’,古本作‘進此道也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教父’,古本作‘學父’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圖難於其易’,古本‘難’下有‘乎’,下同。一无‘其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’,古本作‘美’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,古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‘樂’,去声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古本作‘夫樂人之殺人者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志’作‘意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水海按: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“樂人”后无“之”...
0425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,古本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足以取天下’,古本作‘又不足以取天下矣’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王弼有二‘焉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屈’,河上、陆(希声)作‘不诎’。‘屈’,郁也,抑而不申之意。”
03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