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埏’,各本俱作‘埏’,惟《释文》作‘挻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民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我獨昏昏’,按:‘昏昏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若昏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器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敝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2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可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所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0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澹兮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漂乎’。一本作‘忽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焉’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觀’下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衣養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愛養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衣被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飂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漂’,《永乐大典》‘无’下有‘所’字,(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)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有’作‘者’,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太上,下知有之’,按:‘下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不’。吴澄注本亦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有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九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不’,一本作‘非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2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按:‘而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‘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,按河上公注本作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`;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以其不自大,故能成其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是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兵者不祥之器’,按:自此句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似有注语杂入,但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经文,今仍从之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8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2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平太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太平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平泰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渝’,一作‘媮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恬淡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恬惔’;一本作‘恬澹’;又作‘恬然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有孝慈’,按:‘慈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子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:‘足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可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故飄風不終朝’,按: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