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运贤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太平御览》五四引‘盈’作‘清’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西京赋》注引‘忠’作‘貞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1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轍’作‘輒’,‘迹’作‘跡’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人多伎巧’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、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深根固蔕’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弊’。”
0588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0568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徑’作‘俓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十四章‘听之不闻,名曰希’,是‘希’即无也。四十三章‘天下希及之’,希及之即无及之。七十四章‘希有不伤其手’,希有即无有。則此文希言即无言也。‘自然’即‘道’,‘希...
034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作‘謂之不道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颜延之《庭诰》文用此文,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泣’者,‘茫’之讹(六十章‘以道蒞天下’)。字当作‘竦’,《说文》‘临也’。‘竦之’与下句‘處之’正同。”(《国学丛刊》第二卷第一期《罗君商榷老子书》)另云:“按:‘...
0507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无‘此三者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作‘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?’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东京赋》注引作‘以至於无為也’。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于’字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安于平太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、《文选·射雉赋》注引‘田’作‘畋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无‘矣’字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而王’二字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然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美其衣’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二七○引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0435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1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揵’作‘楗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《说文》‘既,小食也’。上文谓樂、餌可以止過客,而道则异是。樂可聽,餌可視可食,而道则不可視、聽、食也。故云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’。旧...
04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