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并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成疏曰:‘推功于物,不處其德也。’则成作‘不處’,然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疏引曰:‘功成弗居’,则所依本又不同。王弼注曰:‘因物而用,功自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治’本作‘不為始’,‘為’字恐后人所增,‘始’与‘治’字形相近,传写者误作‘始’耳。王弼本作‘而不辭’,‘辭’字恐本作‘’,治古文,后人误加辛旁為‘辭’,‘不辭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后汉书·朱雋传》注引‘弗’并作‘不’。《周易·系辞》正义引‘而弗居’作‘不居’。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’,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强本引成玄英疏经文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“不”,弗也(见《玉篇》和《经传释词》),《逸周书·大匡》云:“二三子不尚助不穀;”王引之谓下“不”字训为“弗”。又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云:“其言‘弗遇’何?”注:“弗,不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无‘焉’字是也。余疑‘作’字当在‘萬物’上,盖转写误窜。···按《老子》最古本当是一作‘不辭’,一作‘不始’。傅本‘始’上‘為’字,乃后人妄增也。《说文》:‘辭’籀文作‘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也”,“為而弗志也,成功而弗居也”,第一句损掩“萬物作而弗始”六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第二句“恃”借作“志”(上古二字皆為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不為始’是也,当据订正。毕沅曰:‘古始、辭声同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。’劳健曰:‘《说文》辤籀文从台作辞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引《石经》詞作的,古《孝经》始作的,盖二字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,古本。王弼、杨孚同古本。‘作’者,动也。盖寂然不动、感而遂通者道也。聖人体道而立,物感而後应,故不為始也。萬物之生育运为,皆由于道,而道未尝以為己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作而不為始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陆希声及《太平御览》七十六引皆无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,均无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功成不居’,河上作‘功成而弗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、葛、长庚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林、苏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7_孙鑛
孙鑛云:“‘弗居’,一本作‘不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唐傅奕本作‘萬物作而不為始’。毕氏沅谓‘辭、始同聲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’;然三十四章云: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此章文义相近,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8_毕沅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。沅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不’。‘不’字為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