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振玉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英伦二本无‘樂’字。”
06210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、景福、英伦诸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又,馆本‘驟’作‘超’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企’,《释文》:河上作‘豉’。按‘豉’殆‘跂’字之讹。御注、广明二本亦作‘跂’。广明本此上有‘喘者不久’句。”吴云《二百兰亭斋金石记》校广明本云:“诸本皆无‘喘者不久...
053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御注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均无‘以’字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(上)三句‘廢’下,‘出’下,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;‘國家昏亂有忠臣’句,‘亂’下亦必有‘焉’字,石泐不可见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廢’下、‘出’下、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··”
0608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英伦诸本‘觀’下均有‘其’字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客’,景龙、英伦、御注诸本均作‘儼若客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英伦、御注,三本均作‘涣若冰將釋’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豫’,《释文》:本或作‘懊’。‘焉’,景福本作‘兮’,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丙本无‘焉’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丙本无‘謂’字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丙本均无‘者’字;二‘吾’字景龙及敦煌乙、丙本均作‘我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有身”前的“吾”则作“我”。罗失校矣。
03913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御注诸本均作‘田’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乙、敦煌丙三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今本作‘埏’,《释文》出‘挻’字,知王本作‘挻’,今据改。御注本同。景龙碑、敦煌丙本作‘埏’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乙、敦煌丙本、景龙、广明本均作‘卅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天門’,敦煌丙本作‘天地’;‘圈’下,敦煌丙本作‘而為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為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愛民’景龙碑避讳作‘人’。‘國’下敦煌丙本作‘而无知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无為’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等唐人本皆作“民”,并未避讳。故罗氏之说不...
04312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,景福本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作‘咎’,乃‘咎’别构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今本王作‘屈’,与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同。《释文》出‘掘’字,知王本作‘掘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二本作‘’,敦煌本作‘爹’,均‘芻’之别构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淵似萬物之宗’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作‘久’,敦煌本作‘又’,乃‘久’之讹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知’,今本作‘智’,《释文》出‘知者’二字,注音‘智’,知王本作‘知’。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亦作‘知’。又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‘為’下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民’,御注本避讳作‘人’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不上寶’。”
03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