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振玉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聖人’二字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‘争’下有‘也’字,辛本‘不’作‘无’,壬本作‘非以其不争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’,敦煌辛本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庚本作‘使人有仟伯人之器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敦煌庚本后句作“使有阡陌人之器而不用”。罗失校也。
0357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无‘死’字,辛本作‘使民至老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21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謂’作‘以’。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、敦煌壬诸本均无‘道’字。‘不肖’,敦煌辛本‘肖’作‘笑’,下二‘肖’字同。义疏河上本作‘肖’字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細也夫’景龙本无‘也夫’二字,景福本无‘也’字,敦煌壬本无‘夫’字,辛本作‘若笑(唉)救其小’,殆有误字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王本作‘戰’,《释文》出‘以陳’二字,知王本作‘陳’,今据改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是以’作‘故’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吾得執’,景龙本、敦煌辛本‘得執’均作‘執得’。‘孰敢’,敦煌辛本‘敢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是謂’,敦煌庚本作‘謂’,辛本作‘是’。‘代大匠’,御注本无‘大’字,‘匠’作‘匠’,即‘匠’之别构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‘民’字均作‘人’。‘饑’诸本均作‘飢’,下同。”
0418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為’下更有‘生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生之’,敦煌庚本无‘也’字、‘枯’字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作“生也”,罗失校。
05610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作‘故堅强居下’,庚本作‘故强大處下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、景福本均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本‘補’均作‘與’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辛本均无‘以’字,敦煌庚本‘以’作‘而’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(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)御注、景福、广明、敦煌庚本‘能’下均有‘以’字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’,辛本‘則其欲退賢’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'攻'敦煌辛本作'功'。'强者',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无'者'字。敦煌庚本此句上有'言水柔弱'四字。又景龙本、敦煌辛本'勝'均作'先'。'
0299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庚本作'无易之'。景福本作'以其无能易之'。'
03013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'柔之勝剛',景福本'勝'作'能'。敦煌辛本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。
02314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'不'作'能'。'
05113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三本均无‘故’字及二‘以’字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,均无‘焉’字。”
02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