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;叶同上,又作'莫勝於水';陈同上,以'柔'之'至'。'莫之能先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'先'并作'勝'。'
《老子》43_音韵_04_彭耜
彭耜云:“李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,叶无此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亦我義教之’,司马无‘義’字,邵作‘我亦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惟大,故似不肖’,李‘夫’音扶,下同。清源无此七字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''以其无以易之也',李'易'如字,移也,改也;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无'以'字,下无'也'字;叶同上,又无'其'字。'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能敝’,陆、王弼作‘蔽’,必世切。纂微、苏‘敝’并作‘弊’。五注、叶并作‘是以能敝’;清源同上,无‘能’字。司马作‘是以能弊復成’。黄‘敝’作‘蔽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欲以静’,司马‘不’作‘无’,‘天下將自正’,五注上有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并上有‘是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''天下莫不知,而莫之能行'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无'而'、'之'二字。'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吾’字,下无‘也’字,叶只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之道’,五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物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善之與惡,相去何若’,陆(德明)‘去,欺虑切’。苏无此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仍无敵’,陆、王弼‘仍’作‘扔’,音仍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燕處’,‘燕’,李(畋)与陆同(音)。纂微‘燕’作‘宴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以’并作‘謂’。‘早復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‘復’并作‘服`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无事取天下’,达真‘事’作‘爲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在道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‘在’并作‘於’。苏又‘也’作‘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斯惡已’,苏‘已’并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此其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,程‘邪’上有‘非’字,无下二字(即无‘非乎’二字)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稱’作‘謂’。”按:彭氏原本“穀”误作“榖”。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萬物之奥也’,‘奥’,李乌报切,言道体无外而万物资给于奥中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,苏无二‘之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希’,李如字。” 又,河上公云:“无声曰希。言一无音声,不可得聽而聞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