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稼孙共25篇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9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此幢存字无几,中惟‘喘者不文’句(按‘文’字为‘久’字之误),为今世所传版本及他石刻所无。易州‘李者’,‘李’,原刻偏右,疑是‘’字失刻左半。严作‘牵’,谓当是‘夅’,...
0597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孔得’,御注‘得’作‘德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按御注脱‘既’字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)‘而作’,‘而’下原空一格,严臆增‘峻’字,御注泐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忙其’二字间,原空一格,或待补刻,或误分章,严连写。后‘純純’二字间,亦泐一格,例以碑阴首行,疑当时即因石泐跳书,‘忙’下石完。”水海按:景龙碑文“忙”下为空格,非泐...
0466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本)‘故張’、‘故强’、‘固興’、‘固與’,上两句作‘故’,下两句作‘固’。严云:‘必故,各本作必固,下三句皆然;’误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2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德畜之’,御注无‘德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:“妙本动用降和气,物得以生養萬类。”玄宗疏:“‘德畜之’者,德,得也,畜,养也。”御注本当亦应有“德”字。
04412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聞’,‘聞’疑景龙碑误。‘聞’释‘間’,严误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按:御注‘已’下有‘是’字,与景龙碑同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絶聖棄智’,御注‘智’作‘知’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’,御注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按:‘敦若朴’,‘朴’八见,惟‘镇之’句,御注作‘樸’,馀作‘撲’。严于‘朴’、‘朴虽小’、‘之朴’三条,校樸、撲字赘漏。按木旁隶字多借手,唐人行押更无一定,当著此最后...
0346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物牡則老’,御注‘牡’作‘壯(简作壮)’,与《德经》一句同。《德经》句,景龙碑亦作‘牡’。此‘牡’字误。严失校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勝人有力’,御注‘人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全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句作‘豈虚言哉’。严举‘哉’字,失校‘者’字、‘言’字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)碑皆以‘熟’為‘孰’,御注‘成之熟之’作‘熟’,馀作‘孰’,严失校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2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故德交歸焉’,严举‘焉’字,失校‘德’字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樂推而不厭’,此句‘厭’字及后‘无厭其所生,夫唯不厭’,御注作‘默’。前‘厭饮食,是以不厭’,御注作‘猒’。”水海按“默”同“猒”。《龙龛手镜·犬部》云:“默”,同“...
03113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‘為天下谿’、‘為天下谷’二句重,此句不重,盖脱。御注三句皆重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2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躁勝塞’,御注‘塞’作‘寒’,严失校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4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严举御注‘之’字‘益’字,失校御注‘是’上‘吾’字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