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‘者’下一重出‘道者’二字。‘无為’之谓道。虚无、恬淡、寂漠、无為從事於道者也。‘同於道’,亦如道之长久矣,所谓‘希言自然’者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或益之而損’,一无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致數輿无輿’,一作‘數車无車’,一作‘數譽无譽’,一作‘故至譽无譽’,无‘數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一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’,‘伯’下一有‘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6_薛蕙
薛蕙云:“慈為三寳之首,特复言之。以慈保民,民皆亲之如父母,故戰必勝,而守必固。言慈為人之所助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損有餘而補不足’,一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繩繩不可名’,‘繩’下一有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’,一无‘夫’字,‘命’一作‘爵’。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民莫之令,而自均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居其實,不居其華’,一作‘處其實,不居其華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一作‘侯王无以貴高,將恐蹙’。‘蹙’音厥,仆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,‘何’下一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何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‘加’下一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古之至人,與道同体,故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。既不可識,岂可拟其形容哉?特强為之容,以仿佛其气象如下文之所云尔。”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夫聖人之无私,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,然而私以之成,此自然之道耳。如欲成其私,即有私也。未有有私,而能成其私者也。程子有云:‘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也。’予尝以其言为然,乃今观...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,‘而民’,一作‘民甚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一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猶兮若畏四鄰’,一无‘兮’字。‘猶’、‘豫’皆不果之意。‘畏四鄰’,慎自持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斵’,‘夫’,一作‘而’,一无‘謂’字,一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斵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,‘乘乘’一作‘儽儽’。‘乘乘’,不住著於物之意。‘无所歸’者,性本无所歸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7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无離乎’,一无‘乎’字,下五句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鷄犬之聲相聞’,‘聲’一作‘音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