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蕙共65篇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侯王自謂孤、寡、不穀’,‘謂’,一作‘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不足者補之’,‘補’一作‘與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為道者贵约,故去健羡,黜聪明,务日有所損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猶兮若畏四鄰’,一无‘兮’字。‘猶’、‘豫’皆不果之意。‘畏四鄰’,慎自持也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’,‘伯’下一有‘人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。’一二‘亦’字下并有‘樂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致數輿无輿’,一作‘數車无車’,一作‘數譽无譽’,一作‘故至譽无譽’,无‘數’字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損有餘而補不足’,一无‘而’字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’,一无‘夫’字,‘命’一作‘爵’。
03712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一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鷄犬之聲相聞’,‘聲’一作‘音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同於失者,失亦得之’,一‘亦’字下有‘樂’字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一作‘類’。‘纇’音類,丝节也。知道至于明彻,则黜其聪明,反若愚昧。行道至于進益,则损之又损,反若退却。造道至于平易,则清而容物,不欲小察,反若有窒碍...
0426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,‘而民’,一作‘民甚’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天下皆謂我道大,似不肖’,一无‘道’字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物生於有’,‘之’一作‘萬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037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牝,牝常以静勝牡’,一无下‘牝’字。‘以静為下’,一无此句,一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”水海按:楼正本即无下“牝”字,作“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”。高明误谓作“牝常以静...
059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奈何為乘之主’,‘奈’,一作‘如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輕’,躁者,君子莫之肯為也;奈何萬乘之主所系至重顾可輕其身於天下乎?人主輕其身於天下,祸患之所必至也。盖人主行事,輕...
0579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或益之而損’,一无‘或’字。”
0418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''是以聖人云','是以'一作'故','人'下一有'之言'二字。'
0435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一无‘夫’字;‘大’上一有‘故’字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6_薛蕙

薛蕙云:“慈為三寳之首,特复言之。以慈保民,民皆亲之如父母,故戰必勝,而守必固。言慈為人之所助也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1_薛蕙

薛蕙云:“物各有自然之性,岂可作為,以反害之邪!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惟因其自然而已。聖人所谓‘甚’、‘奢’、‘泰’者,非若后世夸淫、踰侈之事,凡增有為于易简之外者,皆是也。《...
04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