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摞”作“介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摞’(jié),即‘挈’(qiè)之异体,各本皆作‘介’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负达抱通,提聪挈明;...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4_奚侗
奚侗云:“二句自是古语,而词意不相比,疑有误文。注家皆迂回其辞以就之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蒂’,古本作‘柢’,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父’,李如字,祖也,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取强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焉’字,叶作‘强取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馳騁世务,耽著有為,如彼田獵,唯求杀获,日以心斗,逐境奔驰,静而思之,是發狂病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將欲去之,必姑與(今简作与)之”。张松如校为“去之”甚是;而校“姑與(简作与)”为“固舉”,则不确也。劳健、高亨、冯达甫等,虽然看出通行本作“興(简作兴)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吾以觀復’,疑原作‘吾觀其復’,转写衍‘以’字、捝‘其’字耳。‘復’即下文‘归根’之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6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道隐于无形,名生于不足。道隐于无形,则无小大之分。名生于不足,则有仁義、智慧差等之别。仁者,有所爱也;義者,有所别也。以其有爱有别,此大道之所以廢也。智者,知也;慧者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人生”,作“民生”不当。又,“强”、“彊”二字古同(见《玉篇》),今皆作“强”。 又,此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以及下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,是属于特殊用法的四个“...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輸’,各本并作‘渝’。然据范说,则古本上句作‘輸’,不应此复作‘輸’。纪谓‘渝’一作‘媮’,亦与此本上句重。似作‘渝’者是。”又云:“《说文》‘渝,变污也。’古书多用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有罪以免邪’,‘罪’下一有‘可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前章云‘大道廢,有仁義’,此云‘絶仁棄義,民復孝慈’者,明大道之世,所谓玄同,民无私亲,悉皆慈孝,故理至则迹灭,事当而名去。今六纪廢絶则孝慈名彰,若絶兼爱之仁,棄裁非...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下同。吕、赵无‘必’字。葛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以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“不”,弗也(见《玉篇》和《经传释词》),《逸周书·大匡》云:“二三子不尚助不穀;”王引之谓下“不”字训为“弗”。又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云:“其言‘弗遇’何?”注:“弗,不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‘褒’作‘抱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繩繩’,《大典》作‘繩繩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。……吴‘乃’作‘酒’。张嗣成作‘然後乃至於大順’,白作‘然後乃知大順’。……伦谓‘至’字盖注家释‘復’字者,当删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主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君’。成疏曰:‘君,天子也。’臧疏引顾欢曰:‘君,主也。’是顾、成亦作‘君’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事以无事为主。’则蔡作‘主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將以為學父’,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作學父,河上公作教父。’按《尚书》:‘惟斆學半’,古本并作‘學’字,则‘學’宜音‘斆’,亦教也,义同。父,始也。今并从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以气象,故称長;地以形质,故称久。前句标问,此假答云: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覆载万物,長育群材,而皆资禀于妙本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,以是之故,故能長久。又解云:不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敝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治要》、《意林》、《文选·东京赋》注引并作‘又損之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損之又損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苏、葛作‘功成不名有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