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‘牝’,陆频忍切。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陈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
陈碧虚云:“古本作‘不曰求以得’,严君平本作‘不求而自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故’字。吕‘故’上有‘是’字。各本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有功而自称者,丧其功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9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‘繟’、‘坦’、‘墠’三字音相近,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飢者,以其上食税之多也,是以飢’,古本。食者,充君之庖;税者,输国之赋。食用当俭,赋税当輕。在上者或取之于民大多,是夺民之食,而使之飢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又’,通行本作‘恃’。按《老子》书中再三言‘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’;此疑误。”按:“為而弗有”與“為而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4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注曰:‘谓得道之君也。’则‘善為士者’,当作‘善為上者’,故以得道之君释之。‘上’与‘士’形似而误耳。”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开元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暴疾美兴不长也。”水海按:楼宇烈谓:“此句原当作‘言暴兴不长也’。三十章王弼注:‘飄風不終朝,骤雨不終日,故暴兴必不道,早已也。’义正与此相同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或益之而損’,一无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得失若驚,此寵之所以為辱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陆、纯、吴、雱、志‘搏’作‘搏”。《说文》:‘搏,索持也;从手,尃声。’段注:‘索持謂摸索而持之。’道绝色相,无状无物,即欲摸索而持之,亦不可得;故曰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白‘玄’字作‘圓’,范‘識’作‘测’,各本及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、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闲居赋》注、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并同此(作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)。《论语义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畏四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订爲“猶呵其若畏四鄰”,“兮”释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猷呵其若畏四”,“兮”,时译作“呵”。道藏和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傅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谓“欲大”连读,当作“大欲”,两句作一句,非也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本“欲大”之间皆有“故”字,帛书“欲大”之间有“則”字,“欲大”不得连读并不得作“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刘师培、蒋锡昌谓“其”上脱“以”字,其说非是也。蒋氏以他句类比云“其”上应有“以”字,不足為证。帛书乙本“其”上即无“以”字;蒋锡昌所引成、荣引经文“其”上亦无“以”字。高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陈象古作‘其次畏而侮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并作‘其次畏之侮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猒’,苏灵芝书同。各本作‘厭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傅奕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,按下云: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则此亦当有‘常’字矣。《容斋续笔》卷五卷十两引皆有‘常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或炅或□”,“吹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或熱(简作热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即“炅”的后起字,误脱“或吹”二字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熱(简作热)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墨子曰:‘非无安居也,我无足心也。非无足财也,我无足心也。’万物常至於足,而有所谓不足者,以其无足心也。得道者知其足心、足财,故曰:‘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’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吾者,指王侯而言。作,动起也。鎮者,安也,重也,壓也。无名之樸,道也。人之心易塞而难虚,易动而难静,易迁而难守,易变而难常,虽已相化,而或有復為外物所动,欲起妄作者,则...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’,古本。‘猒’,如‘天厭之’之‘厭’。”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谷’,喻也。以其虚而能受,受而不有,微妙莫测,故曰‘谷神’。牝,能生物,犹前章所謂母也,謂之玄牝。牝亦幽深不测之意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