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微”,帛书為是。“微”,无形迹之义。《说文》:“微,隐行也。”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微,无也。”又河上公注:“无形曰微。”吴澄注:“微则杳漠无形。”“道”非視觉所能及,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氾’,御注作‘道汎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靖’字、‘而’字同此,无‘澂’字。赵、吴同王本。宋河上无‘止’字。然譣注曰:‘谁知水之濁,止而净之。’则有‘止’字。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并同河上。易州、磻溪、赵写作‘...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處’,一本作‘居’。‘惡’,乌路反,注作‘同’也。‘幾’,音机,近也,又一音祈。”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以身觀身’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与此文同例。皆复申前文,似后人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二‘而’字,吕、赵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作‘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?’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豫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11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由人与萬物与草木看来,其理皆同,其气皆同。故凡堅而不柔,强而不弱者,必至遇剛易折,其气易散,皆是死之徒也。凡柔而能和,弱而不猛者,必能持久不坏,其气不散,皆是生之徒也。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是河上公本则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魏氏有误明矣。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《老子》用古字‘斆’,后世‘斆’字废弃,其義淹没,一种传本写作‘教’,一种传本写作‘學’。‘斆,學半’,一语出自古文《尚书·兑命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公认为晋人伪作,但‘斆...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天下’,当作‘天地’。‘下’字涉下句‘以為天下母’而讹。此言‘天地有始,以為天下母’。若作‘天下始’,殊為不词。”(于氏并引二十五章作证)张松如云:“按:二十五章云:...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诸本言駐;駐,立也;’是成作‘駐’。··按:‘駐’盖与‘注’通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‘以瓦注者巧。’《释文》引李注:‘注,击也。’‘駐’、‘注’均为‘投’之假。...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何’字、‘得’字绝句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知’字,‘正’作‘政’。罗卷无‘知’字,‘静’作‘净’,当从之。易州、臧疏、及《治要》引无‘知’字,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东征赋》注引作‘清静為天下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述老子之道曰:‘人皆求福,己独曲全。曰:苟免于咎。’是‘曲’者,即‘苟免于咎’之谊。盖唯能苟免于咎,方能全身而远祸也。‘曲則全’一语,為古之遗训,而老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萬物草木之生柔弱,其死枯槁;’是成并无两‘也’字,‘脆’作‘弱’。譣谊‘萬物’二字当为衍文。盖‘柔脆’与‘枯槁’,均指草木而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,而危身弃生以徇物。老子闵而教之曰:名之與身,何者其親乎?何为外身而内名也?身之于貨,何者其重乎?何为贱身而贵貨也?或得名貨而亡身,或得身而亡名貨,...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也’字,是已。今据改。此数句,谓人君好恶不形于外也。德者,得也。德乃借字,本字当作息。《说文》:‘惪,外得于人,内得于己也。’此承上文而言群下之善与不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有‘也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注引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4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我’者,泛言众人,非老子自谓。‘介然’,音义与《孟子》‘介然用之而成路’同,谓倏然之顷也。”又云:“‘介’音戛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眺”作“眺”,《乙本释文》、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、尹振环《帛书老子释析》皆校为“耀”或“燿”。“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死矣’,古本作‘是謂入死門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層’,罗卷作‘曾’,馆本作‘重’。赵写‘累’作‘絫’。按:‘累’借为‘厽’,《说文》曰:‘厽,累坺土为墙壁。’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