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3_苏辙

苏辙云:“主,造事者也;客,应敌者也。進者,有意于争者也;退者,无意于争者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為主,肇兵端以伐人也;為客,不得已而应敌也。進寸,难進也;退尺,易退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0396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先秦兵家确是以‘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’。《孙子兵法》也是这样用法,如:‘凡為客之道,深入则专,主人不克··’(《九地篇》)但帛书整理小组注之‘第一说’是不通...
02713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為主”,意当為战争时的主动进攻,采取攻势。“為客”,意当指战争时的被动防守,采取守势。“進寸”、“退尺”,盖用兵之难進易退,犹以逸待劳、以静制动之义。
0339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攘”假作“襄”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,故可通假)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亦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。今...
05310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户刚反。‘攘’,苦羊反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6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胃不静之德”,损掩一“是”字,“謂(简作谓)”省作“胃”或假作“胃”,“争”假作“诤”(上古二字皆为庄纽耕部)。帛书乙本作“是胃不争□德”,“謂”假作“胃”,损...
03912

《老子》68_03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当以此句末断句,以此句作为上面四句的总结。上四句四“善”字,三句言用兵,謂用兵者不以武力怒气勝人,不以争斗克敵;一句言用人,謂用人者当谦卑处下,抑己举人;最后总之,謂“不武...
0549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用人,是胃天,古之極也”,两“謂”字皆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前无“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’。乙本亦无‘之力’二字。此脱...
04015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也’字,王弼亦无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本无“也”字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有“也”字。
038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此文王弼无注,河上公以‘是謂配天’四字为句,注云:‘能行此者,德配天也;’‘古之極’三字為句,注云:‘是乃古之極要道也。’然此章句句有韵,前四句以‘武’、‘怒’、‘與’、...
03115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5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‘極’字疑在‘古之’二字上。《周易》郑注:‘三極,三才也。’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以人相天,故曰:‘是謂配天極。’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,與‘古之善為士者’、‘古之善為道...
0508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体道者與天合德,故曰‘配’。‘極’,至也。各本‘天’下有‘古’字,谊不可通。殆下章‘用兵有言’句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‘古’字错入于此,而又捝一‘之’字。兹删去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马说‘古之’二字属下读,是也;然‘天’下当有‘之’字。此传写‘古’字讹入此文,又复脱一‘之’字矣。···罗卷无‘配’上‘謂’字。‘也’字,范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同此,各本...
04512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‘配天’二字,应有重文,本作‘是謂配天,配天古之極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帛书甲、乙本无‘之力’二字,但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’。详审文义,甲、乙本与通行本均重出‘是謂’二字,今径删去,写定為...
029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马氏(指马其昶)所謂‘古之極’中之‘古之’二字,乃為下章‘用兵有言’之前文而窜于此者。按今本旧读,则曰‘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俞、马二氏初创此说,曾得到奚侗、马叙伦、高亨、朱...
0566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之力”二字,帛书本无,盖后人涉上句“是謂不争之德”而妄加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德”與“力”是不相对言的。又,“是謂配天”,正与前文“是謂用人”相对言,故不当删去“配天”前“是...
02411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有”借作“又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同帛书甲本。范应元本“兵”后有“者”字,作“用兵者有言曰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遂...
02514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言古者善修道之士’,是成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《御览·兵部》引同此。”
01065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既不喜怒,何所争乎;’又荣注:‘无心自然受推,故言不争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争’。‘與’犹敌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篇》:‘且方與我以辩。’《天下篇》:‘惠施日以...
055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句首无‘故’字,今据帛书乙本补。此承上文续申其义,有‘故’字自勝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与”。“與”,争、戰之义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“宋方吉,不可與也”,杜帛书老子校笺译评356预注:“不可與戰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“彼来从我,固守勿與”,韦昭注...
0407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无“故”字。上文主要讲的是“三寶”的原则精神,非专言兵事。魏源就曾指出:“老子著书,明道救时。见天下方务于刚强,而刚强莫勝于争戰。今将救其弊而返以慈儉谦退,则天下必以...
03014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两军对敌,而轻出于怒,必有轻用其锋,而致败者,此不善戰也。善戰者,不以力屈人,而能以德屈人,何尝用怒,而人自不能勝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0375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與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“勝(简为胜)”假作“朕”(上古“朕”為侵部【em】,“勝”為蒸部【en】,侵部和蒸部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,故侵...
03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