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8_宋翔凤

宋翔凤云: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按《白虎通义》曰:‘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,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。’此云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,正述黄帝之语。下文云:‘希言自然;’又申自然之义曰:‘故从事于...
035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成功事遂’,按:景福本、法京敦甲本作‘成功遂事’,宜从之。‘百姓謂我自然’,河上本、王弼‘謂’上有‘皆’字。范应元本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;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郭注引作‘...
0539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事遂,百姓皆曰我不然’,按:易州‘功成’乙(逆)转,范、彭‘不’作‘自’。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寇、赵(秉文)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謂’,‘不’作‘自’。白、张嗣成、...
023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经训堂刊傅奕校定本‘自’作‘不’,系字之误;道藏傅奕本仍作‘自’,可证也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然,成也。’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阼篇》:‘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;’言其祸...
02710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功成事遂”与“成功遂事”意思相同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功遂事”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即同此。“成”:完成,成就,动词,带宾语。《说文·戊部》:“成,...
053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自然,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,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。···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形立物,故功成事遂,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大道廢,有仁義焉’,《音辩》云:‘四句下俱有焉字。’‘廢’,毁也。‘仁’者爱之理,‘義’者事之宜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廢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景龙碑本‘有人義’,各本作‘仁義’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经幢》‘焉’字同此(即‘焉有仁義’),范‘焉’字在‘義’字下。易州‘廢’作‘癈’,‘仁’作‘人’。馆本‘廢’作‘癈’。按:‘焉’字在‘廢’下者是。‘焉’即于是也。...
0469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...
046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癈’当作‘廢’。景龙、广明均作‘癈’。《字鉴》曰:‘廢,放肺切,《说文》屋顿也。与笃癈字异。’又‘人義’当从诸本作‘仁義’。《庄子·马蹄篇》:‘道德不廢,安取仁義。’...
04815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大道廢,有仁義’,河上本及开元、敦煌(指英伦本)诸唐本如此。帛书甲本作‘故大道廢,案有仁義’。乙本‘案’作‘安’。甲、乙本俱以‘故’字起句,似紧接上章,这说明《老子》...
09615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03915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,道进物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大道廢者,世俗浇漓,人人浮竞,玄晏之风斯泯,穆清之化不存,失至道无为之事,故云廢也。廢则有兼爱之仁,裁非之義,淑薛于其间矣。故《庄子》曰:‘道隐于小成。’小成谓仁義等...
043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知快出,案有大僞”,“快”为“慧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月部),“案”为“安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元部)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、校“快”为“慧”;乙本...
0266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知慧’,‘知’音智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惠出,有大僞焉’,‘知’,去声。‘知’训知也,‘惠’训儇也。‘知惠’者出,去质尚文,使天下不任其真,是以有大僞也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智惠出’,王弼作‘智慧’,或作‘慧知’,非。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道德真经集注》本中王弼注出“智惠”二字,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王弼注出“智慧”二字,中华民国九年...
053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焉’字。‘智慧’,河上公作‘智惠’,王弼作‘知慧’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,‘惠’与‘慧’通。聚珍版弼本作‘慧智’,与陆德明本不同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8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‘智惠出,有大僞’。按:‘惠’当作‘慧’。《释文》本作‘知慧’,《说文》:‘惠,仁也,从心从重;’‘慧,儇也,从心彗声;’‘惠’、‘慧’不同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‘好行小...
042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经幢》‘焉’字同此,‘慧’作‘惠’,范‘焉’字在‘僞’字下,‘智慧’作‘知惠’,赵写‘慧’作‘惠’。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臧疏、赵、吴、潘、集唐并作‘智慧’。成疏曰:‘...
029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知慧’二这,云‘音智’,是王本作‘知慧’,当据改正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。《说文》:‘慧,儇也。’作‘惠’者乃假字。按:‘大僞’与上句‘大道’词例相同。刘氏...
0556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”(zhì),后来写作“智”,智慧之谊。《集韵·寘韵》:“智,或作知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矢部》:“‘知’,智慧即知识之引申,故古只作‘知’。”《论语·里仁篇》:“里仁...
03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