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廉’,即古之矜也。廉之廉谓廉隅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廉而不劌。’疏云:‘廉,稜也。’正与此同。有稜角则易致劌伤,故唯圣人廉而不劌。《淮南子》:‘金积折廉。’廉字亦如此...
0501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、室町、顾欢作‘害’,遂州、磻溪、楼正及武内敦本作‘穢’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,乾道本作‘穢’,道藏本作‘劌’。顾广圻云:‘藏本乃以他本《老子》改耳,《韩非子》...
05610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无‘聖人’二字,今本除严本外,其他皆有之,究属孰是?从前后文义分析,前文则谓:‘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。’后边则接‘是以方而不割,廉而不刺,直至不肆...
0441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,当依帛书乙本无“聖人”二字。“方”,即《墨子·天志篇》“中吾矩者谓之方”之“方”,指矩形的直角。“割”,《尔雅·释言》云“裂也”,邢昺疏:“割,谓以刀裂之也。”《...
02714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眺”作“眺”,《乙本释文》、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、尹振环《帛书老子释析》皆校为“耀”或“燿”。“...
05311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038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3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‘劌’作‘穢’,浊穢也。有道之君,率性清廉,使物之自化耳。而不以己之洁白扬彼之污。但使物知劝而洗除穢浊矣。自此以上皆悶悶之政,非察察之治也。古作‘劌’,伤也,言聖人廉以...
0507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方导物,舍(令)去其邪,不以方割物,所谓大方无隅。廉,清廉也。劌,伤也。以清廉清(导)民,(令去其邪,)令去其污,不以清廉劌伤于物也。以直导物,令去其僻,而不以直激沸...
034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劌’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纂微、曹、陈‘劌’作‘穢’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052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劌’,本作‘穢’,非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··直者不能容隐,纵肆其言,以讦人之短。光者不能韬晦,炫耀其行,以暴己之长。聖人之无事者,以不事为事。方者必割,以不方为方,则不割。廉者必劌,以不廉为廉,则不劌。直者必肆...
03414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‘劌’,河上作‘害’,薛本作‘穢’。此从《淮南子》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9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‘穢’,是‘劌’字之讹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廉而不劌’,《荀子·荣辱篇》:‘廉而不见贵者劌也’,扬子《法言》:‘廉而不劌行也。’此所引是《老子》之文。王弼本作‘廉而不劌’...
0237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作‘劌’是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君子比德于玉焉,廉而不劌’,疏:‘言玉体虽有廉稜,而不伤害于物。’则害、劌字异义同。割则损其方,劌则污其廉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上义篇》均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劌’作‘穢’。顾本成疏‘不穢而穢’,节解‘不可以穢浊妨道行也’,是成、节...
035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故以久矣’,《老子》‘故’作‘固’,‘故’、‘固’二字古通用,都是本然之词。‘以’、‘已’二字同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民之迷,其日故久矣’,傅奕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本无‘矣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正治國,则便復以奇用兵矣。故曰‘正復為奇’。立善以和万邦,则便復有妖之患也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人’作‘民’。依《周易》注则王亦作‘民’,今作‘人’者,后人据别本改之也。各本无‘也’字。馆本‘日’作‘曰’。白、柰卷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臧疏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祦’,古本如此,与‘祆’同。左氏云:‘地反物為祺。’《说文》云:‘巧也’。”
0256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人”是。此“人”为泛指,不仅包括“人君”(指“俗君”),也包括一般“民众”。韩非作“人”是,释之为“众人”则不确;河上公作“人”是,训为“人君”亦不确;至王弼始改“人”...
0529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善復為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,傅奕作‘誤’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作“祺”。
02811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0559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劌’,劌,居卫反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”
03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