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此句赘,疑是衍文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言人主多欲,修其宫庭,美其服饰,以致田野荒蕪,倉廪空虚,而国家倾覆随之,此由违乎无为之道而然也。末句加重语气,以痛伤之。或疑‘非道也哉’四字为衍文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《老子》故书应重‘盗夸’,否则语法不完整。帛书乙本‘也’后无‘哉’字,‘哉’字应有,与上文‘夸’、‘餘’谐韵,无‘哉’字则失韵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不为衍文,是为本章节点睛之笔,揭出“盗竽”之行举,是不走大道的妄为,与章首的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于大道,唯迆是畏”的循道行为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把《老子》赞成什么(循道而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据彭说,则彭见《释文》本作‘誇’字;罗卷、馆本亦作‘盗誇’;寇、赵、磻溪作‘誇’;范作‘牵’;陆(希声)作‘竽’;各本作‘夸’;集唐‘盗夸’乙转,疑误。成疏云:‘且矜且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夸’、‘竽’同声系,古通用。据韩非说,盗竽犹今言盗魁也。竽以乐喻,魁以斗喻,其例正同。但余有疑者,《说文》:‘牵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关。一曰大声也,一曰读若瓠,一曰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彭耜云:‘陆誇口花切。’道藏《道德真经集注》引弼注:‘誇而不以其道得之,盗誇也。贵而不以其道得之,窃位也。故举非道以明非道,则皆盗誇也。’可知今注脱去‘盗誇也贵而不以其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武内敦乙本与罗卷本均作‘盗誇’。····按作‘盗李’是也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作,与(景龙)碑本合。御注、赵孟頫本同此(景龙碑)。范本作牵,疑与牵字通。牵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飲食’,殿本作‘飫食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‘夸’即‘匏’之省文。《尔雅·释乐》疏云:‘瓠,匏也。以匏为底,故八音謂笙为匏。”则笙亦得称匏。《释名·释乐器》:‘竹之贯匏,以瓠为之,故曰匏也,竽亦是也,其中汙空,以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两本均夺‘飲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非□也”,“非”前损掩“盗竽”二字,“非”后损掩“道”一字。“盗竽”二字,按《老子》文义及句子成分的完整性,当应重出,故校补此二字;“道”字,据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乙本作“□□盗□”,“盗”字前损掩“是謂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句末一字,仅残存右部“木”旁,或是从木于声之字,或是“李”字之坏写。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校补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盗夸非道也哉’,河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夸’,口花反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盗誇’,纂微、苏、程‘誇’作‘夸’。邵‘盗’作‘道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牵’,与‘夸’同,奢也,夸张自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5_姚鼐
姚鼐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虽古而说自讹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6_杨慎
杨慎云:“‘是謂盗誇’,謂本皆作‘誇’。柳子厚诗亦押盗誇,盖趂韵之故。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改作‘竽’。韩非之解曰:‘竽为众乐之倡,一竽唱而众乐和,大盗倡而小盗和,故曰盗竽。’其说既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夸’字无义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其解曰:‘竽也者,五声之长者也。故竽先,则钟瑟皆随;竽唱则诸乐皆和。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;俗之民唱,则小盗必和。故服文采,带利劍,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8_顾炎武
顾炎武云:“‘夸’,古音枯,《老子》‘朝甚除’至‘是謂盗夸’,《说文》:‘夸,从大于声。’又‘湾’、‘刳’、‘絝’字皆从‘夸’得声。杨慎据《韩非子》改《老子》‘盗夸’为‘盗竽’,恐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9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盗’应读作‘誕’,盗、誕双声,并定母字。敦煌本‘夸’作‘誇’,‘盗誇’即‘誕誇’。《说文》‘夸从大于声’,景龙本‘夸’作‘李’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‘盗竽...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损掩“劍(简作剑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虞世南本、景龙本、罗卷本、李约本、吕知常本、张之象本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厭’,敦煌本作‘饜’。‘財’,敦煌本作‘资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服文采’,‘采’乃古文繡字。”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資貨’,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采’,一作‘綵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厭’,罗卷作‘饜’,范作‘猒’。‘猒’字是,《说文》曰‘饱也’。”又云:“罗卷‘財’作‘資’,范‘财貨’乙转。成疏云:‘資貨有餘积不散;’则成玄英作‘資貨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