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斅父’或省作‘學父’,义同‘教父’。‘父’训‘始’,训‘本’,或训‘巨’(‘规巨’),谊亦相通。故斟酌众说,语译作‘教學总纲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《老子》用古字‘斆’,后世‘斆’字废弃,其義淹没,一种传本写作‘教’,一种传本写作‘學’。‘斆,學半’,一语出自古文《尚书·兑命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公认为晋人伪作,但‘斆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或训“父”為“始”(河上公注),為“本”(成玄英疏),為“父母”之“父”(焦竑注),為“巨”(罗运贤释),為“纲”(张松如解),為“师傅”,皆不失為一家之言。但是,笔者认為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至柔,□甹於天下之致堅”,损掩一“馳(简作驰)”字,“甹”为73德篇校笺译评“聘(简作骋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耕部)或省写,“致”为“至”之借字(上古二字皆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騁’,敕领反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
马其昶云:“周《金人铭》云:‘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’此古人之所以教人者,吾亦教之,故举其语而赞之曰:吾将以为教父,言当奉此铭若师保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从其强梁。’《释文》:‘强梁,多力也。’‘强梁者不得其死’句,见《说苑·敬慎篇》所载《金人铭》。当是古代遗言。故《老子》谓‘人之所教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强梁者,强力横行的人。“木绝水曰梁,负栋曰梁,皆取其力之强。”(焦竑注语)“强梁者不得死”,与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意同,言强力横行的人“皆不得寿终”而死(参看《论语注疏》);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□以為學父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,“學”即“斅”的省文。乙本作“吾將以□□父”,损掩“為學”二字。两本合校,得此句。敦煌己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斅父”作“學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葛、赵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吕作‘人之所教,而我義教之’。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苏本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。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父’,李如字,祖也,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磻溪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臧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又按:‘義’字实‘亦’字音讹,因‘而’一本‘亦’‘義’重出矣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將以為學父’,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作學父,河上公作教父。’按《尚书》:‘惟斆學半’,古本并作‘學’字,则‘學’宜音‘斆’,亦教也,义同。父,始也。今并从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亦我義教之者,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。’是荣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教父’,古本作‘學父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3_奚侗
奚侗云:“上‘人’字,谓古人,凡古人流传之善言以教我者,我亦以之教人,述而不作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學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教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人之所教’,这也讲得通,似不必改‘人’作‘天’也。至于下句,似仍当从帛书作‘亦議而教人’,意即凡前人之所教我者,我亦发为議论去用以教人。后世诸本‘義’字正是从帛书中的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‘夕’字无義,疑为‘亦’字,‘夕’、‘亦’音近而误。此句马叙伦引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:‘人之所教,我亦以教人’,故‘議’字疑是‘以’字之误,今据改。‘而’则为衍文。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综合分析世传本之句型,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:一类下句无‘義’字,如王弼本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人(当为之,高写误)’;另一类如诸唐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,句中多一‘義’字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“故”字,不妥。然高明谓“故”假为“古”亦不确。上文谈了柔谦之道,此用“故”承接,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,所以“故”不可少。许抗生改“議”为“以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梁”作“良”,“良”则为“梁”的同音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阳部);帛书乙本损掩。其他诸本无“故”字,“得”下有“其”,作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。傅奕本“强”作“彊”。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彊’,吕等作‘强’,葛‘者’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彊’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借字。”又云:“按‘彊梁’,叠韵连绵语。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4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《字说》曰:屋梁两端,乘实如之。物之强者莫如梁。所谓强梁者,如梁之强。人之强者,死之徒也。子路好勇,‘不得其死’。‘羿善射,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’是皆失柔弱之義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,古本作‘人之所以教我,亦我之所以教人’。一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4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世人之所惡者,唯孤寡不穀,以為不美,而王公返以此為稱者,岂不以柔弱為天下之利器耶?且孤寡不穀,皆自损之辞也。然而侯王不自损,则天下不归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‘人之所教,亦我之教人’(劳氏写定文)···。又考上句‘人’,当作‘天’,犹第七十三章称‘天之所惡’,亦与第七十四章王弼注语‘天之所疾’作‘人之所疾’,同出形误。谓‘損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