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054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。王弼作‘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’”
04312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两‘處’字皆作‘居’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两‘處’字作‘居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;又荣注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。是成、荣两本‘處’并作‘居’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居其實,不居其華’,一作‘處其實,不居其華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·华林园集诗》注引并同此(指傅奕本两‘居’皆作‘處’)。成疏曰:‘岂處禮義之薄耶?’是成亦作‘處’。《文选》注引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。(胡本无。)张之象、柰卷上作‘...
055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成玄英本有异同。顾欢本成疏作“處”,强思齐本成疏则作“居”。又,蒋锡昌谓“‘實’指道言,‘華’指智言。‘處其實不居其華’,言處道不處智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彼”假作“皮”,乙本“彼”假作“罷(简作罢)”,“彼”、“取”之间有一“而”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、严遵本无“故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与诸今本皆同此。
03413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去彼取此’,‘去’上声。”
0256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于此文(指十二章末句)同例。皆复...
0539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去彼華薄,取此厚實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華薄,则是绝仁弃義;取此厚實,则是返朴还淳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彼’谓禮義也,‘此’谓道德也,圣人去禮義之浮華,取道德之厚實,故云‘去彼取此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并同甲本。“昔”,王弼注为“始也”,河上公注为“往也”。两说皆通。“一”,约有五种解释,下面分别例举。 其一,释为“道”。成玄...
0517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一”为“元气”说是也。“元气”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。“元气”是有名之物,道是无名之物。可见“一”不是“道”。然而它近于“道”。
03711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损缺“地得一以寧”的“一”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诸唐宋元明清人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04113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二引‘天得一以清’,三十六引‘地得一以寧’。《辅行记》五之四引‘寧’作‘甯’。‘安寧’,字当作‘學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定息也。’”
02913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寧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讳改为‘甯’。今据原碑文改正,下同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本“寧”作“甯”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谓“地能包萬物以为一”。此即《老子》“地得一以寧”之语意所本。“以”,因,介词。清,《说文》谓“朖也,激水之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清,且...
0496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中的“靈(简作灵)”、“谷”,帛书甲本分别作“需”和“浴”;乙本同甲本。按:《说文》云:“霝,雨零也,从雨,口口口象形。”又云:“靈,靈巫也,从巫,需声。”雨落为“霝”,巫人...
0397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》江文通《杂体诗》注引无‘萬物’一句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秉文)无‘神得一以靈’一句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萬物得一以生’与下文‘萬物无以生將恐滅’二句对文;王弼、河上公及世传诸本皆有此二句。此乃本章经文之一大差异,其中必有一误。河上公本‘其致之’三字之注文云:...
048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又,马叙伦云:“‘神得一以靈’,殊为中梗,疑‘神’为‘山’讹。‘山’、‘神’古音近也。”马说非是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神”这一概念出现数次,如“其神不伤人”、“谷神不...
04010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神者,妙萬物以为言,由得一故,故能通变无方,不可形诘尔。水注川为溪,注溪为谷,言谷得一,故能泉源流润,盈满不竭尔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侯□□□而以為正”,损掩“王得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无“正”前“天下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羲之本、范应元本、白玉蟾本等本“侯王”作“...
0505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程无‘以’字;诸本‘貞’多作‘正’,盖避庙讳也。”
03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