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是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5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孔得’,御注‘得’作‘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德’作‘得’。范、磻溪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臧疏、宋河上、馆卷本凡‘惟’字并作‘唯’。《理惑论》引此二句文同(‘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’)。按:‘孔’借為‘空’,声同东类,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诂》:‘弘、宏、洪、穹,大也。’《诗经·白驹》:‘在彼空谷。’毛传:‘空,大也。’《四牡》:‘四牡项领。’毛传:‘项,大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爱类篇》:‘名曰鸿水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唯’字,诸王本作‘惟’,道藏王本作‘唯’。‘孔’,甚也。《尚书》‘六府孔修’,《史记》作‘甚修’。‘甚’有盛义,‘孔德’犹言盛德。此言盛德之容,惟道体之是從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0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孔’:甚,大。‘德’:‘道’的显现与作用為‘德’。‘容’:动作,样态。王弼说:‘动作從道。’按依高亨的说法,‘容’可以今译為运作。苏辙说:‘道无形也,及其运而為德,则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之训解,衆说纷纷,未有确诂。河上公注云:“孔,大也。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,能受垢浊,处谦卑也。唯,独也。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,独從于道也。”唐玄宗注云:“孔,甚也。從,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朢”作“整”(“朢”的或体)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物”作“沕”。邢玄本“之”后有“於”字,“朢”作“恍”,“物”作“惚”,谓“道之於物,惟恍惟惚”。今诸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怳’,况往反,又呼广反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德”作“得”,谓“孔得之容,唯道是從”。李约本、明太祖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“是”作“之”,谓“孔德之容,唯道之從”。其他诸本皆同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5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或云‘兒貴求食於母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異於人’,古本上有‘欲’字。‘貴食母’,开元本作‘求食於母’。‘食’音嗣。‘食母’,乳母也(见《礼记·内则》)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’)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御注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欲’字,作‘兒貴食母’。林、苏、赵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兒贵食母”。注文云:“道者万物之母···圣人脱遗万物,以道为宗,譬如婴兒无所杂食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傅奕本‘我獨’下有‘欲’字。据王注‘我獨欲异於人’,是王所见本亦有‘欲’字,而传写夺之。《老子》状道之要妙,多为支离惝恍之辞,或曰‘若’、曰‘如’、曰‘似’、曰‘將’、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上古天真论》注云:‘老子曰: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。’王注:‘故曰:我獨欲異於人;’是王本‘獨’下有‘欲’字之证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食母’二字,范本误从唐玄宗加字,作‘求食於母’。玄宗自注云:‘先无求、於两字,今所加也。’明非古本。范氏失於校正。”又云:“‘食’,音嗣,养也。‘母’谓本也。知养其本,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食母,生之本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食,用也;母,道也。我獨貴用道也。’按第一章云:‘有名,万物之母。’第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又(有)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潘、磻溪、赵写并作‘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’。易州、臧疏、白无‘欲’字,馆卷无‘獨’字,馆本无‘求’、‘於’二字。··此句当作‘衆人皆有異,而我獨貴食母’,盖由后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、遂州本‘獨’正作‘欲’。又,王羲之本‘貴’下亦有‘求’字,此帖断为明皇增字后所作无疑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河上注,训‘食’为用,亦有根据。《周易·象》下传:‘井泥不食。’虞注:‘食,用也。’《战国策·卫策》:‘始君之所行於世者,食高丽也。’高注:‘食,用也。’并其证也。母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吾欲獨異于人”,與道藏傅奕本近於相同(傅本“欲獨”语序倒置),而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通行本皆无“欲”字。《老子》原文当有“欲”字,汉代的想尔本即有此字。据王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而貴食母’;苏作‘兒貴食母’;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‘於’并作‘於’;程作‘而貴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9_吴澄云
又,吴澄云:“我之所貴者,则大道之玄德也。玄德者,万物资之以养,所谓万物之母也,故曰:‘食母。’‘食母’二字,见《礼记·内则》,即乳母也。司马氏曰:‘乳哺元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食’,《音辩》云:‘音嗣。’食者养人之物,人之所不可无者也。‘母’者,指道而言也。谓我所以獨異於人者,而貴求养於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此句今本多异,诸家训释亦不同,难以适从。今据帛书本作“朢兮其若无所止”。“朢”则为“望”的古体,义为远视茫茫不清(见前校笺文)。帛书释文读“朢”为“恍”,义为恍惚,形容幽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