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,‘乘乘’一作‘儽儽’。‘乘乘’,不住著於物之意。‘无所歸’者,性本无所歸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咳’,‘咳’字景龙、开元作‘孩’,傅、范、景福与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按:‘孩’即‘咳’的古文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7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乘乘兮’,古本作‘儡儡’。有歸,必税驾而不乘。‘乘科兮无所歸’,无住著也。马巨济曰:‘牲无馀欠,有馀皆分外也。享太牢、登春臺,则所得皆分外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8_姚鼐
姚鼐云:“‘乘乘兮’,‘儽儽’入韵,王本是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石田羊一郎移下文‘沌沌兮’于此句上,作‘沌沌兮若婴之未咳’。‘若’字,臧疏、馆本、彭、潘同此;范、寇、白、赵、吴、磻溪并作‘如’,张嗣成无‘若’字。馆本、易州无‘之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咳’字,则王本作‘咳”,当据改正。按:《说文》:‘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’是‘咳’、‘孩’一字。小兒初生,未能作笑。此时除饮乳本能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《说文·子部》无‘孩’字,见《口部》‘咳’字下。《广韵》:‘孩,始生小兒;’‘咳,小兒笑;’同音‘户来切’。《类篇》‘孩与咳同,为小兒笑’。‘孩’、‘咳’本一字,傅、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0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孩’(二十章),‘圣人皆孩之’(四十九章),河上公注:‘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时也。’‘圣人爱念百姓,如孩婴赤子,长养之,而不责望其报。’王注:‘如婴兒之未能孩也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2_宋徽宗
又,宋徽宗注云:“经曰:‘復歸于婴兒’,《庄子》曰:‘不至乎孩而始谁?’婴儿欲虚未萌,疏戚一视,泊兮静止,和顺积中,而英华不兆於外,故若婴兒之未孩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3_苏辙
苏辙云:“人各溺於所好,其美如享太牢,其乐如春登臺,嚣然从之,而不知其非。唯圣人深究其妄,遇之泊然不动,如嬰兒之未能孩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4_吴澄
吴澄云:“(衆人)徇外以为悦,如享太牢而食,可悦口者甚美;如登春臺而观,可悦目者甚备。我则泊然而静,情欲未开,无端倪可见,如婴兒未能孩笑之时,一不知外物之为乐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纍呵如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时译,损缺“无所歸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纍呵怡无所歸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时译。“怡”为“似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邪母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乘乘’,王弼作‘儡儡’,一本作‘魁魁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乘乘兮’,李‘乘乘’,乘,食陵切,运动相适貌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咳’,何来切,张玄静与古本同;《集韵》通作‘孩’;《说文》:‘小兒笑貌。’一云:‘子生周岁而能别人。’我獨静居,情欲未兆之始,如婴兒之未有分别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,此句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;严遵作‘若无所之’。今从古本。‘儽’,力追切,《说文》:‘垂貌;’《博雅》云:‘瘦貌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我獨泊兮其未兆’,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獨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魄’作‘怕’,葛等作‘泊’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作“怕”。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我獨怕其未兆’;河上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;《释文》作‘廓’,引河上作‘泊’。王氏引邢州本与此同(作‘我魄未兆’)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0_毕沅
毕沅云:“‘魄’,河上作‘泊’,王弼作‘廓’。今世所传河上本作‘怕’,弼本作‘泊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:‘怕,无为也。’是作‘怕’亦通。古无‘廓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1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今文‘我獨泊兮其未兆’,王弼本‘泊’作‘廓’;藏本作‘怕’,《说文》‘怕,无为也’,藏本为是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2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,河上注:‘我獨怕然安静,未有静欲之形兆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:‘怕,无为也,从心,白声。’义即本此。俗本作‘泊’字,非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作‘怕然而未兆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寇、宋河上、臧疏并作‘怕’。成疏云:‘怕,寂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怕’。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及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、《长杨赋》注引(胡本《长杨赋》注无)并作‘泊’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廓’字,云河上本作‘泊’;据此,则王本作‘廓’,可知。注云:‘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。’是其证也。《文选·子虚赋》、《养生论》注两引作‘怕’,皆河上本。今王本作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陈碧虚谓王弼作‘廓’,与《释文》合。易氏谓王本作‘廓’,是也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我魄未兆;’是成作‘我魄未兆’。顾本成疏:‘怕,寂也。’‘魄’作‘怕’,盖后人据顾本经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《释文》云“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”,“怕”则音bó,上古并母铎部【bǎk】,即古“泊”字,今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本、帛书甲本正作“泊”。《说文·心部》作“怕”,谓:“无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