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052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9_王引之

王引之云:“‘於’犹‘為’也(此‘為’字读去声)。《老子》曰:‘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;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’‘於天下’即‘為天下’也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作‘與兮’,臧疏、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赵并无‘兮’字,下同。弼注曰:‘冬之涉川,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。’则王作‘豫然’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’...
05110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首章‘无名,天地始;有名,萬物母’。以无名与有名对,天地与萬物对,始与母对。此章亦言有无,则‘天下萬物’,当作‘天地萬物’,于义为优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作為哲人的老子,自我称述说:我怎么知道万事万物的終极原因是什么样子呢?就是根据其显现為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啊!这是由于普遍性寄寓于个别性,个别性体现着普遍性。万事万物,...
05210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

中井履轩云:“古人皆貴右,故下降曰左迁,殊无貴左之证,至汉犹然。及其后官貴左者,自五胡猾夏始也。胡则貴左,其俗云。”(《老子雕题》)
0308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7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‘執无兵’句应在‘扔无敵’句上。弼注曰: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;是王同此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龙兴观本、法京敦丁本“蕪(芜)”误作“苗”,谓“田甚苗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及其他诸唐本、诸宋本及诸元明人本等皆同此三句。
04611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本章主要讲的是“三寳”,这里讲的是“三寳”之首“慈”,“善”不属于“三寶”,“以善”為衍文明矣。
03914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颜延之《庭诰》文用此文,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曲全”不误。“曲全”之说为春秋战国时流传的古谚,如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善為道者,以曲為全。”《庄子·天下篇》:“人皆求福,己独‘曲全’。”又,帛书乙本作“幾語才...
0297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04112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曰:與呵其若冬□□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损掩“涉水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曰:與呵亓若冬涉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325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”,犹“好”也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云:“至下谓之地。”《礼论篇》云:“地者下之极也。”刘熙《释名》:“地,底也。”“居善地”,则言水好居下,如本章谓“居衆人之所惡”,即谓...
04913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博”,懂得多,见闻广(参见河上公注)。吴澄云:“实有知者,学不务博;务博以广者,非实知其理也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知者’,谓知道之士。‘不博’者,守一元也。‘博者’,...
0337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歙歙’,缩意。王氏曰:‘心无所主也。’诸本‘歙歙’作‘惵惵’,或作‘怵怵’,皆恐惧意。惟王弼作‘歙’,以‘心无所主’释之,与上下文意协。‘歙’,音‘翕’;‘惵’,达叶切...
04013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龙本(即龙兴观本)作‘開其門’,以与上文‘閉其門’相对,似较他本为胜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6_憨山

憨山云:“自矜,谓自恃其能,此好胜强梁之人,速于取死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405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敦煌、景福三本‘果而勿驕’在‘果而勿矜’之前。又‘驕’,范本、楼正本亦作‘憍’。”又引杨树达云:“‘憍’字从心,乃驕傲之‘驕’本字,但《说文》未收耳。‘驕’则‘憍...
0856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”,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“”即“穀”的假借或省写;帛书乙本作“人之所亞,□□寡、不”,“亞”为“恶”的假借,“唯孤”二字损缺,“棠”为“穀...
0375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0535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罗运贤曰:‘《释名·释言语》:名,明也。’锡昌按:‘名’、‘明’古虽通用,然《老子》作‘明’,不作‘名’。二十二章‘不自見,故明’;五十二章‘見小曰明’,皆‘見’、‘明...
05713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承上句‘无物’言,不当在‘无狀之狀’下。‘无物之象’即‘无狀之狀’,即‘恍惚’也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7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御注作‘生也’,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同。遂州本‘脆’作‘毳’,盖即‘脆’之或体。又《文选·庐陵王墓下作诗》注引《庄子》逸文‘其生也柔脆者,死者枯槁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0276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何謂寵辱’。范、彭、臧疏、赵、吴并作‘何謂寵辱’。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何謂寵辱’。成疏曰:‘何者為得寵心驚喜,...
03511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耶’,李‘見’如字;纂微、曹、陈无‘耶’字;叶‘賢(简作贤)’上有‘其’字。”
044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