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不知常,妄。妄作凶。’以上两个‘妄’字,甲本均作‘’,乙本均作‘芒’,通行本作‘妄’。布、芒实应作‘妄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通行本删去经文“妄”字欠妥,当补。高说是。然帛书甲本作“”,而不作“妄”。“”(máng),同茫,暗昧,引申为茫然无知、昏昧无知。乙本作“芒”,则为“茫”的古字。《庄子·盗跖...
05613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作“妄”;乙本作“芒作,凶”,“”作“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萎作,凶”,“萎”当为“妄”之误。景龙...
026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忘作,凶’,各本作‘妄作,凶’,河上或作‘萎’,误也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形殊质异,芸芸而不齐者众多,虽是生之无已,要必各歸其根。根即生物之源,立物之本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復命曰常”为叙述句;“復命,常也”为判断句。两句谊一也。但用如判断句意更盛。“常”,指萬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规律,今言之为自然法则。王安石云:“常者,乃无始已来不变之称...
03314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情,是謂復命”,“情”为“静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“胃”为“謂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静,是胃復命”,“胃”为“...
0498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静则復命,故曰‘復命’也;復命,则得性命之常,故曰‘常’也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王弼本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0368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03313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彭耜本无“也”字,作“知常,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邢玄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...
035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静曰’,王弼作‘是謂’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静漠者,神明之宅,故静则‘復命’。‘静曰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,与上下文例不合,此依开元碑本及焦竑本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静曰復命。’是成作‘静曰’。诸本作‘静曰’是也。二十五章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;’与此文‘歸根曰静,静曰復命,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之...
037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楼正、磻溪、王羲之、楼古、赵孟頫、傅、范各本与此石(景龙碑本)同。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靖曰復命”,与景龙碑石本...
026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首句残损,乙本作‘曰静’,今本皆作‘歸根曰静’。按此节经文乃承前文‘夫物云云,各復歸於其根’而言,故缀连前文‘歸根’二字,曰‘歸根曰静’。甲本四字皆残,乙本仅作‘...
0529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03012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歸之於虚静,萬物同復於命。萬物不静、不能復命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謂各復歸其於根、於静。动必有所止,止则静矣。推之於人生为然。延陵季子之葬其子曰:‘骨肉歸於土,命也。’——是知性命之情也。子思尝言‘天命之謂性’(《礼记·中庸》)。是老...
04515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今通行本“命”后有“曰”字,无“也”字,皆作“復命曰常”。
04714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復命曰常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03815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凡物酝’,傅奕云:‘古本如此。’‘酝’字,《玉篇》‘音云,又音运,物数乱也。’一本作‘夫物芸芸’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芸芸,各復其根。’‘芸’字,成玄英疏云:‘...
03111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。王弼亦作‘凡’,馀与河上同。《庄子》作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有‘物数纷酝’之言,是奕用正字。”
07412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凡’,吕等作‘夫’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,范与此(傅奕本)同。彭、吴、臧疏、赵写作‘夫物芸芸,各歸其根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夫物云云,各歸其...
035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夫物’,《释文》作‘凡物’,则王本作‘凡物’,当据改正。‘夫’、‘凡’、‘萬’三字,均为脣音,可以相假;《庄子》作‘萬’,乃用正字。‘凡物’即上文‘萬物並作’之‘萬物...
02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