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0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2_李赓芸

<p>《老子》74_音韵_02_李赓芸</p>-齐物书舍
李赓芸云:“‘斲’在《广韵》入声《四觉》,竹角切。按:‘斲’从斤声,今本无‘声’字,必徐鼎臣所删也。《说文》‘,酒器也,象器形。’此即《毛诗》‘酌以大斗’之‘斗’。‘斗’为借字,‘...
0359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愳之也?”死【sǐei】,脂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脂、之為邻韵,可以合韵。上古楚音脂、之读音相近,可相押。顾炎武把脂、之都放在第二部。所以,死、之押...
03611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死,脂部;之,之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死,脂部;之,之部;死,脂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者,鱼部;敢,谈部;者,鱼部;谈鱼合韵。斵、斵,屋部;手,幽部;屋幽合韵...
04213

《老子》74_今译

<p>《老子》74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不畏惧死亡,(那么,)为什么还要用刑杀来恐吓他们呢?假使人民总是接近于畏惧死亡,而有犯律搞邪道的人,“我”将把他们捕得而杀掉,谁还敢以身试法呢?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...
03310

《老子》7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是一章反对严刑的名文。老子见当世“勇于用刑”,出于“悯时救世之心”(魏源语),而儆最高统治者:止杀! 人的生死本是自然的事情。庄周有云:“适来,时也;适去,顺也。”这就是说,人的...
04512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税”借作“说”(二字皆从“兑”取声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帛书乙本“其”亦作“亓”,“税”则借作“跷”(《龙龛手鉴》谓“”为“羊拙反”,《字汇补·...
0377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04412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飢者,以其上食税之多也,是以飢’,古本。食者,充君之庖;税者,输国之赋。食用当俭,赋税当輕。在上者或取之于民大多,是夺民之食,而使之飢也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飢’河上公、王弼诸本皆作‘饑’。按:古饑饉字作‘饑’,飢餓字作‘飢’,此应作‘飢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‘民’字均作‘人’。‘饑’诸本均作‘飢’,下同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及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作‘人’,盖唐人避讳追改。‘飢’字,宋河上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范、二赵、吴及《郎传》、《治要》引同,各本作‘饑’。《说文》...
04815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后汉书·郎颉传》引作‘人之飢也,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。人君欲多,则费大;费大,则税重;此必然之势也。然税重,则民飢矣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9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9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人之飢也’之‘人’字今本多作‘民’,唯严遵、敦煌辛等本作‘人之飢’。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亦作‘人之飢也’,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同。按‘民’字,唐时避太宗讳多改作‘...
04111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诸本“取食税”皆作“上食税”,与帛书本异。作“以其上食税之多”,“上”指君上,这样,他本的意思就成為:人民飢餓的原因,(仅仅)是由于君上收取的粮食税太多而造成的。帛书本作“...
0419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民,国之本也。若政烦赋重,而民贫乏,则国本斯弊,弊则危矣。是以下民不足,由君上食用赋税太多,是以令其飢之尔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或取之于民赋税太多,是夺民之食而使之飢也。然则上之库藏,民之怨府也。库藏之物,民之膏血也。何况酷吏非泛诛求,视天〔下〕之民反不如于猪狗。吏馀珍馔,民之糟糠,怨气冲...
04110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二句“其上”后“之”字无,并损掩“有以為”后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第一句“姓”假作“生”(“姓”、“生”同属耕部,可假),第三句损掩“是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...
027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也’字,五注无此十五字。”
02512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古本。殊不知民不難治,至于難治者,由上之人有為多欲,而民亦化上,是以難治也。汉文帝尽灭民租,恭俭清静,而天下大治,其效著矣。苏...
052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0949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无‘者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馆本下‘難’字作‘不’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云:‘言民之所以僻,治之所以乱,皆由上不由其下也,民从上也。’下云:‘疑此非老子之所作。’”
04512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03111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又,“有為”、“有以為”文义相近。“有以為”,指有所目的而作為。又,首句“不治”后或用“者”字,犹“也”也(见《经文释词》)。
0517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和第三句的“輕(今简作轻)”省借作“巠”(《说文·车部》:“輕……巠声。”),第一句句末无“也”字,第二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;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...
03815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人之輕死’,纂微、司马、清源、程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,下无‘也’字。苏、叶只无‘也’字(引者按: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...
0357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輕死者,以其生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’,古本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一作‘以其上求生之厚’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吕、葛、林、苏无‘上’字,不重‘生’字,赵但不重‘生’字。”
02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