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之根’,按:易州无二‘之’字和‘是謂’二字。各本无‘地’下‘之’字。磻溪作‘是謂天地根’。唐写同此。” 又,薛蕙云:“《老子》书大抵用韵,故其遣词多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門’者,指阴阳也。以其一辟一阖、往来不穷而言也。阴阳者,以道之动静而言也。动而曰阳,动极而静曰阴。动极而静,静极复动,开阖不忒,生育无穷。‘根’者,谓天地本于此也。人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8_吴澄
吴澄云:“‘門’謂所由以出;‘根’謂所由以生。虚无自然者,天地之所由以生,故曰‘天地根’。‘天地根’者,天地之始也,《庄子》所謂‘常无有’者,此或号之为‘元始’,先天之祖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本章之谷,为下丹田,为气海,是胎息的产地。神,是人体内在三宝精、气、神的代称,它主导精气,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概括。谷神,指气海中的元神,亦称元气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‘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堇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“勤”假作“堇”(二字上古皆为文部)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緜緜呵其若存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则有“其”字,后句同甲本。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3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‘勤’通作‘廑’字。《文选·长杨赋》李善注引《古今字诂》:‘廑’,今‘勤’字也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晋灼曰:‘廑,古勤字。’《说文》:‘廑,少劣之凥;’言其气息綿綿若存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旧多读‘勤’如字,洪颐煊读‘用之不勤’之‘勤’为‘廑’,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‘勤’应读作‘覲’,金文‘勤’、‘覲’并作‘堇’。《宗周钟》‘王肇遹省文武堇彊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王弼注曰:‘万物以之生,故緜緜若存也。无物不成,用而不劳,故曰用而不勤也。则王本作‘用而不勤’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用之而不勤’,盖本此文。譣义作‘而’字是也。至王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綿綿’诸本作‘緜緜’。成玄英曰:‘綿綿,微细不断貌也。’‘綿’为俗字。《玉篇》:‘緜,新絮也,纏也,緜緜不绝。今作綿。’《五经文字》云:‘作綿者讹。’又‘緜緜’下,景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緜”,同“綿”。《玉篇》云:“綿,与緜同。”《楚辞·招魂》“秦齐縷,郑綿絡些”,王逸注云:“綿,纏也。···一作緜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《说文》:‘緜,联微也。’”“緜緜”即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緜緜若存’,言导引时气缓缓出入,若存若亡也。十章‘营魄抱一··专气致柔’,亦言此法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病也。‘用之不勤’,言人用此法者,乃得无病而全其天年也。《庄子·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06_音韵_02_顾炎武
《老子》06_音韵_03_江永
《老子》06_音韵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06_音韵_05_魏建功
《老子》06_音韵_06_古棣
《老子》06_音韵_07_水海
《老子》06_音韵_08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06_今译
《老子》06_述评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遂州本、李道纯本、危大有本作“天地長久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索洞玄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景龙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