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聖人无心于爱民,而任其自作自息,故以芻狗為喻。盖聖人之心,虚而无所倚著,若有心于爱民,则心不虚矣。”水海按:吴氏所谓“心虚”,含有心无成见之意。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引此二语,旧注:‘天地生萬物,聖人养百姓,岂有心于物,有私于人哉!一以观之,有同芻狗。’尚得其恉。”又云:“老子不诋訾聖人。此处云:‘聖人不仁’者,盖老子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7_水海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間,□猶橐籥舆”,前句损掩“之”字,后句损掩“其”字,“與”音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;帛书乙本作“天地之間,其猷橐籥舆”,“猷”则為“猶(今简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囊底曰橐,竹管曰籥。冶炼之处,用籥以接囊橐之风气吹炉中之火。天地之間虚通而已,亦如竹管之接气,虚而不曲也。气来则通,气往则不积,譬彼橐风之俞动,则此籥气之俞出,炉中之物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5_严可均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6_易顺鼎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胡克家影宋本、涵芬楼影宋本《文选》注引并同今本。胡氏《考异》不出,则陈、袁诸本亦并不作‘門’也,易据误本,不可从。唐写作‘囊蘥’,易州、赵写‘籥’作‘蘥’。易州及《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間”,“間”、“門”形近,“門”当為“間”字之误。又,“與(简作与)”,“歟(简作欤)”的假借字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云:“歟,经史多以‘與’為之。”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動(动)”则為“踵”之假(二字上古皆為东部)。按:“踵”,《说文》谓“追也”,又云:“一曰往来貌。”“往来”即含有活動之义。今从帛书甲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掘’,求物反。河上本作‘屈’,屈竭也。顾作‘掘’,云:‘犹竭也。’‘動而愈出’,愈,羊主反,又羊朱反。”水海按:今查河上公诸本皆无“屈竭也”三字注文。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5_姚鼐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9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《说文》‘屈’训无尾,引申為凡短之称,故有竭义。‘詘’训诘詘,乃詘伸本字。掘与搰互训,《释文》引顾云猶竭者,谓通假作屈也。傅之作‘詘’,盖释為詘伸,非是。此字当作‘屈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詘’,各本作‘屈’,王弼注曰:‘故虚而不得穷屈,動而不可竭尽也。’则王亦作‘屈’。按:‘虚’借為‘空’,‘屈’借為‘渴’。《吕氏春秋·慎势篇》:‘尧且屈力。’高诱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聞’,乙本同,通行本多作‘言’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亦作‘聞’。”按:索洞玄本、遂州本及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亦作“聞”,与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’,數,音朔。萬物之多,百姓之众,聖人不过推此一道而博爱之,岂区区言仁也?傥多言仁爱,而不能体道,则空有其言,而无实效,故多言则数窮也,不如同天地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