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</p>-齐物书舍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
<p>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本注云:“善恶同规,祸福同根。其先張者,后必翕。先强后必弱。···先得后必奪也。”
0618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謂“利器”为政权,则是。但古棣说帛书无“之”字不合语法云云,则不妥。笔者认为此“之”是助词,相当於“的”,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(见《经传释词》卷九“之”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...
0368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彭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有‘也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注引无‘也’字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3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开始得到“一”的:天得到“一”,因而澄清;地得到“一”,因而安宁;神得到“一”,因而灵应;谷得到“一”,因而充盈;侯王得到“一”,因而成为天下人民的标准。(如果)它(他)们发展到极...
0298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王弼、孙登、阮咸同古本,河上公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0438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而王處其一尊’,‘尊’字殆‘焉’字形似而误。《广弘明集·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》引下句作‘而道居其一’。又‘處’字,馆本、傅本均作‘處’,范本作‘居’,作‘處’是也...
0288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貴貨,使民不盗”,虽可与上两句对称,但老子為文,未必尽求骈偶。“難得之貨”四字连用,六十四章、十二章皆有成例。又二十七章王弼注:“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”,即引此章经文...
0378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夫’字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9_音韵_04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9_音韵_04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下、者、已為韵,‘下’、‘者’二字皆入鱼部;‘已’入之部,此為之鱼合韵。·.·随、吹、羸(音罗)、墮、奢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”又云:“这里说明一下‘奢’字所属韵部的问题。...
0438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介’,大也。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,故设此言:使我介然有知于政事,我则行于大道,躬行无为之化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資貨有餘;’是强、荣并作‘资貨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政’。‘政’、‘正’古通用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二章‘功成而不居’,‘功遂’与‘功成’谊同,皆指人民而言。‘身退’与‘不居’之意,乃指聖人而言。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,谓人民功成,而聖人身退不居,此乃自然之道也。盖聖...
0368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樸’,指道而言。···王侯若能守道,则萬物將自賓服,何以兵为?”
0338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敦煌均作‘醕醕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聞’,各本并作‘不足聞’。罗卷本、易州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葆此道□□欲盈”,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高明校本漏脱“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...
0318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言有君,事有宗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疑此处误。”帛书乙本作“夫言又宗,事又君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《乙...
0488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5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1_音韵_05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恍兮,惚兮,其中有物;惚兮,恍兮,其中有象。’‘其中有物’句不与下句押韵,而与上句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押韵,这即是所谓续韵例。黄侃说:孔广森《诗声...
0458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榖”为“穀”的俗写(参见《龙龛手镜》)。
0458
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3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3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至道妙本,幽隱窈冥,非形器之所测量,岂名言之能诠辩也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诸本‘得’并作‘德’。古字‘得’、‘德’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‘吾為若德’,《汉书》作‘公得是已’。河上公、王弼‘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’上,俱无‘從事’句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04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