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謂“利器”为政权,则是。但古棣说帛书无“之”字不合语法云云,则不妥。笔者认为此“之”是助词,相当於“的”,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(见《经传释词》卷九“之”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39_今译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而王處其一尊’,‘尊’字殆‘焉’字形似而误。《广弘明集·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》引下句作‘而道居其一’。又‘處’字,馆本、傅本均作‘處’,范本作‘居’,作‘處’是也...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不貴貨,使民不盗”,虽可与上两句对称,但老子為文,未必尽求骈偶。“難得之貨”四字连用,六十四章、十二章皆有成例。又二十七章王弼注:“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”,即引此章经文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《老子》29_音韵_04_古棣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二章‘功成而不居’,‘功遂’与‘功成’谊同,皆指人民而言。‘身退’与‘不居’之意,乃指聖人而言。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,谓人民功成,而聖人身退不居,此乃自然之道也。盖聖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葆此道□□欲盈”,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高明校本漏脱“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言有君,事有宗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疑此处误。”帛书乙本作“夫言又宗,事又君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《乙...
《老子》21_音韵_05_古棣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3_成玄英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‘得’并作‘德’。古字‘得’、‘德’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‘吾為若德’,《汉书》作‘公得是已’。河上公、王弼‘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’上,俱无‘從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