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7_纪昀

<p>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7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渝’,一作‘媮’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74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朱谦之云:“斵、手為韵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9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9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前明有识,此举无情者,以气聚散为荣枯,有识者,以道存亡为生死。草木生則柔脆,死則堅强,則知人之为堅强之行者,是入死之徒。为柔弱之行者,是出生之类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莫弗知','弗'作'能'者,则为误也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则作'不','不'与'弗'义同。此为证。试问以水之道为例,天下谁人不知柔弱可以勝剛强?疑此作'能'者,盖涉七十章'天下莫之能知...
0455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4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4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三本均无‘故’字及二‘以’字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。’‘谷,泉出通川為谷。’《老子》以‘谿’喻无有能入,‘谷’喻无所不出,间以‘式’字则不伦矣。又‘漓’与‘足’对,‘婴兒’与‘樸’...
055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不屈’,河上、陆(希声)作‘不诎’。‘屈’,郁也,抑而不申之意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‘處’,上声。”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樂殺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、邵上并有‘夫’字。‘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下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‘不可’下有‘以’字...
0485

《老子》3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永恒的、没有名字可称。它的本性素朴自然,虽然幽深微小,可是天下谁也不敢使它臣服。侯王若能遵守“道”,天下人、物就自然归从。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互相交合,就自然降下甜美的甘露;人...
0365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415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王弼注云:‘為大於其细,图难於其易。’此采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文。按至道无為,但无术者常為无為下功夫、动脑筋,故所求而弗得。此因其意不忘於所求,尽虑而谋,反被其制,故老子谓...
0385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6_饶宗颐

<p>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6_饶宗颐</p>-齐物书舍
饶宗颐云:“‘將奪之’,想尔本无‘欲’字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欲’字。”
0595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不扰也。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。故其國弥大,而其主弥静。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阴为牝,阳为牡。牝主静,牡主动。阳气动,阴气静。以阳交阴,而阴常勝者,阴静也。词“大邦(或大國)”直接跟在动词“取”后,以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。所以,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...
02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