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1_音韵_03_姚文田

<p>《老子》51_音韵_03_姚文田</p>-齐物书舍
姚文田谓:生、形、成韵(十青平声),畜、育、毒、覆韵(七匊入声),蓋“成之熟之”一作“亭之毒之”。熟、毒韵同,《列子·黄帝篇》:“与汝游者,莫汝告也;彼所小言,尽人毒也;莫觉莫悟,...
0295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046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同此。又三十七章‘夫亦將不欲’,與此文‘夫亦將知止’文例一律,‘不欲’即‘知止’之谊。以《老子》校《老子》,亦可证此文不误。胡说非是。按:‘...
0495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死而不亡者壽’,他书引此‘亡’字或作‘妄’,皆非原意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忘’,是也。今据改。”
099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悶悶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醇醇’,吕、赵作‘淳淳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:“天子之尊,四海之富,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。知道之人,愛惜貴重此身,不肯以之為天下。宁不有天下,而不轻用其身。夫惟如此,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。‘寄’,犹寄百里之命之寄;‘託’,...
0285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“亨(pēng)”为“烹”,不取(说见下)。严遵本、范应元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國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严遵本和《韩非...
0475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復命,常也;知常,明也。’各本均作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此言安静可以復还性命,乃物理之常;知此常理而能守之,然后謂之明也。”
0885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累’,纂微作‘絫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本亦作“絫”,纂微、赵本皆谓“九層之台,起於絫土”。
0225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清源‘公’下有‘自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按:范同此(傅奕本),各本‘數’并作‘計’。‘无’字,白同此,各本作‘不用’。‘策’,彭、寇、赵、臧疏、磻溪并作‘算’,馆本作‘笇’。成疏曰:‘何劳算...
0315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0385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0335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同此(“地”字稍残),第二句“淵(简作渊)”误作“潚”(sù),第三句作“予善信”,当为“予善天”與“言善信”之合文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...
0295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樸之为物,以无为心也,亦无名。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,可以能臣也;勇者,可以武使也;巧者,可以事役也;力者,可以重任也。樸之为物,愦然不偏,近於无有,故曰‘莫能臣”...
0545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為乎’,古本。‘明白’,虚也;‘四達’,通也。谓此心虚明坦白,四達皇皇,感而后应,应而常虚,无以私意為之,人能之乎?盖此心无為而无不為也。无為是本,无...
032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、唐玄宗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作‘以政理國’,与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家不同(三家作‘以正治國’)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云:“在宥天下,...
0285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是以’,承上文也。聖人即举聖戒。凡腹,内也;目,外也。怀道抱德,充满于内,故為腹也。内视无色,反听无声,诸根空薄,净不染尘境,故不為目也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園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為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園”作“裙”。高明校“園”為“混”。不从。唐玄宗注本、白文本、苏辙本、李霖本、杜道坚本、庆阳本、磻溪本...
052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大邦者下流也”。据日本东条一堂《老子王注标识》本王弼注经文云:“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;大國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:‘大國者下流也。’...
0475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无’,简文作‘不’;河上本作‘吾將鎮之’,河上者,非《老子》所作也。”
0975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所屬’,屬,之欲反,注同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傅奕注‘俗’字,引郑玄之说:‘谓土地所生,习也。’‘業’字,引贾逵云:‘業,犹次也。’《尔雅》云:‘業,事也。’皆通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我’:本章的‘我’,不必特指老子自己,亦可视为体道之士的一种泛称。‘泊’,淡泊,恬静。‘未兆’:没有迹象,形容无动於衷,不炫耀自己。‘兆’,朕兆,迹象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两军对敌,而轻出于怒,必有轻用其锋,而致败者,此不善戰也。善戰者,不以力屈人,而能以德屈人,何尝用怒,而人自不能勝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则荣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”
0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