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1_王雱

<p>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1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至德之世,民尽其性,六親非不孝慈,而孝慈以为常,故无孝慈之名。今尚存慈而尊之者,更因六親有不和故也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(《甲本释文》原“亂”,如字,附录甲本原“亂”字误作“乳”),后句“安”作“案”;乙本前句“邦”作“國(简作国)”(《乙本释文》原“亂”字,如字,附录乙本原“...
047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貞’字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,世本多作‘忠’,盖避讳也。六親和,则谁非孝慈?國家治,则谁非貞臣?大道不廢,则安取仁義?”
052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4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4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西京赋》注引‘忠’作‘貞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(上)三句‘廢’下,‘出’下,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;‘國家昏亂有忠臣’句,‘亂’下亦必有‘焉’字,石泐不可见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索隐、《魏豹传》索隐、《汉书·魏豹传》注、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注、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结客出自蓟北门行》注引并作‘忠臣’。《...
03612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7_丁仲祜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7_丁仲祜</p>-齐物书舍
丁仲祜云:“《说文》:‘昏,从日,氐省;氐者,下也;一曰民声。’按此篆注并误。《六书故》称唐本是‘昬’字,从日民声,是也。考汉碑,‘昏’为正字,‘昏’为别体。···又《旧唐书·高宗...
033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5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甲、乙本作“閣”,此字则同“悶”,昏悶之谊。作“昏”者,与此义通。“昏”,同“昏”。《玉篇·日部》:“‘昬’同‘昏’。”今当从帛书甲、乙本作“”。又,乙本有“安”字,甲本作...
04810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说:“太平之世,安有忠臣;安乐之家,岂有孝子。然则睹忠臣之可贵,必其國家之昏亂矣;睹孝子之可贵,必其家之不和矣。然则知仁義之可贵,则天下必不仁義者矣;是犹鱼知水之可贵,则必已有...
04614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04612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2_奚侗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2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義、僞、慈、臣为韵。僞从爲声,古或读若譌,与義相韵。義固从我声也。《老子》则读如今音,故十章以为韵疵、兒、雌、知。臣与義、僞、慈韵,乃音变。如《说文》赔读若指之例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‘義’古皆音‘俄’。《洪范》‘无偏无颇,遵王之义’;唐玄宗改‘颇’为‘陂’,其敕略云:‘朕三复兹句,常有所据,据下文并皆协韵,惟颇一字,实则不伦,宜改为陂。’吴棫曰:...
04310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故大道廢,安有仁義;知慧出,安有大僞;六親不和,安有孝慈。”義【nǐai】、僞【nǐwai】,皆疑纽歌部;慈【dzǐe】,之部(古棣谓“慈入支部”,则误也);上古楚语歌之合韵(通语...
0499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義、僞,歌部;慈,之部,歌之合韵。亂,元部;臣,真部;元真合韵。
04110

《老子》1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1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大“道”被废弃了,于是才会提倡仁义;智慧出现了,于是才生起诈伪;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之间不和睦,于是才会提倡孝慈。国家政治混乱动荡,于是才会产生忠贞之臣。
03411

《老子》1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旨在说明“仁义”、“大伪”、“孝慈”、“贞臣”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。老子认为,“仁义”、“大伪”、“孝慈”、“贞臣”等都是在君上失道丧德的病态社会条件下出现的。至德之世,道德...
0359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
044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百倍’,倍,蒲罪反。”水海按:上古“倍”为並纽之部字,拟音【be】。帛书甲本假借為“負(简作负)”,“負(简作负)”,亦為并纽之部字,拟音【bǐwe】。因上古无轻唇音,所...
044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絶聖棄知,民利百倍’,古本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诸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遂州本‘民’作‘人’,盖避唐讳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‘絶聖棄智’,御注‘智’作‘知’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絶聖’二句,在‘絶仁’二句之下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。范‘棄’作‘弃’,下同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理惑论》、《广弘明集》八《释道安二教论》引并作‘絶聖棄智’。”
03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