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王本作‘美之與惡,相去何若;’正与傅奕本同。注云:‘唯阿美惡,相去何若?’是其证也。今本作‘若何’,非王本之旧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我,老子自称,言我抱道含和,獨能泊然安静,於彼世间有为之事,情欲等法,略无形兆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仅存“道善”两字,其他皆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...
046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按:十四章‘听之不闻,名曰希’,是‘希’即无也。四十三章‘天下希及之’,希及之即无及之。七十四章‘希有不伤其手’,希有即无有。則此文希言即无言也。‘自然’即‘道’,‘希...
036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一作‘以其上求生之厚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

<p>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</p>-齐物书舍
马其昶云:“周《金人铭》云:‘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’此古人之所以教人者,吾亦教之,故举其语而赞之曰:吾将以为教父,言当奉此铭若师保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作‘柔弱者生之徒也,剛强者死之徒也’。《御览·木部》作‘柔弱生之徒,剛强死之徒’。皆‘堅强’句在‘柔弱’句下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盖上文先言‘柔弱’,后...
0298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二‘處’字并作‘居’。‘堅强處下’,彭、傅、赵同此石。盖即草木为喻,以明根干堅强處下,枝叶柔弱處上也。”水海按:彭耜上句作“故堅强居下”,朱谦之校误。
0278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0398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卻走馬以糞’,古本‘糞’作‘播’。吴幼清本作‘以糞車’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3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3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楗’,其偃反,距門也。”
0858

《老子》2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在本章节中巧妙地表达了他的进取思想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述老聃之语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。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并对此发微说:“以‘濡弱’、‘谦下’为表,以‘空虚’、...
0518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0498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

<p>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注云:“精结成神,阳炁有馀,务当自爱,閇心绝念,不可欺阴也。驕欺,咎即成。又外说乘权富貴而驕世,即有咎也。”
0878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終日號而不嗄,乃和之至。盖和者,主于气也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本章从开头到“心使氣曰强”,文意并未完整,当应有下三句“物壯則老,謂之不道,不道蚤已”三句,作为概括总结,而抽象出盛极必衰(即由“物壯則老”表达)的法則以诫世。查《经典释文...
0548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天下□□諱,而民彌貧”,损掩“多忌”二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98

《老子》3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认识别人是智慧,认识自我才是高明。战胜别人是有力量,战胜自己才是强大。知道满足就是富有,勤奋行事才是有志。不丧失所在根基就是久长,身死而不被遗忘才是长寿。
026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8_俞樾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8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辱為下’,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‘宠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《老子》原本当如帛书甲、乙本。此二句是言聖人效法“道”,不自以為是天下的主宰(以其不為大),所以能成為天下的主宰(故能成大)。这一章的层次很清楚:先言“道”的特...
049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此句当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。转写捝‘治’字‘若’字,而‘居’字又讹为‘者’字也。河上注:‘治大國当如居下流’,是河上本原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,其证一也。王注:‘江海居大而...
0458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,仅留一“古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以”字无,“此”后有“道”字,“何”后无“也”字,作“古之所貴此道者何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严遵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18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508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澄本有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”至“故終无難”六句,而这六句放在“其安易持”章节中。马失校明矣。
0388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“畏”、“侮”二字“义不相关”,应“分成二个阶级”,诚是;但謂“重其次”二字,是欠妥。譣帛书甲、乙本,则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”,连同上文所说的两个等级,即为“大上··...
0348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安其俗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俗’并作‘居’。‘樂其業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業’并作‘俗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遺’,借为‘匱’,不足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‘而穷老不遺’,《释文》‘遺,本作匮’,是其证。”于省吾曰:“按‘遺’应读作‘匱’,二字均谐‘贵’声,音近字通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057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两‘處’字作‘居’。”
04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