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5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苏辙本“有”字无,謂“不自伐,故功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03813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》无上‘之’字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'吕、葛同开元(水海按:开元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)。林、苏二句乙转。'
02813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8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8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帛书《老子》,凡‘常’字,多作‘恒’,以其传写时代甚早,故不避汉文帝讳,仍原文用‘恒’字。此后各本,凡用‘恒’字处,皆改作‘常’矣。亦犹用‘邦’字处为避高祖讳,皆改作‘...
02913

《老子》7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老子以水之道为喻,说明'柔弱胜刚强'的道理。最后,又概括出了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--'正言若反'。 老子以水为喻,说明柔克刚之理,是有其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。春秋晚期,老子亲身...
04613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’,系承上文言,言不出行而知天下,不窥見而明天道也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两句押‘人’韵,‘人’入真部;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’,两句押‘物’字韵,‘物’字入物部;‘是謂襲明’一句无韵。”水海按:前文已考证《老...
05013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
<p>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</p>-齐物书舍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治’本作‘不為始’,‘為’字恐后人所增,‘始’与‘治’字形相近,传写者误作‘始’耳。王弼本作‘而不辭’,‘辭’字恐本作‘罱’,治古文,后人误加辛旁為‘辭’,‘不...
05413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恒不雞,復歸婴兒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德’字原无重文号。按下文‘德乃足’、‘德不貣’例,此处当作‘德不離’,写者误将‘德’字重文号置於恒字之下。乙本此三处...
03013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4_奚侗

<p>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4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被’,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備’,河上本作‘避’,均因音近而误,与下‘无所容其刃’不相应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9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按: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句,请举三证以明之。《文选》干令升《晋纪总论》注引《文子》称《老子》曰:‘天下,大器也,不可執也,不可為也;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’其...
02913

《老子》05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05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屈、出韵(脂部),窮、中韵(中部)。
05113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’,《意林》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三句,《德篇》(通行本为第五十五章)亦见。帛书甲本於彼处作“即老”,於此处作“而老”;乙本於彼处作“則老”,於此处亦作“而老”。按帛书之义,“則”、“即”、“而”通用。《...
04413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埏,王弼作‘挻’。陆德明曰:‘河上云:挻,和也。’不言河上与王弼异字,疑河上亦作‘挻’。按:古无‘埏’字。‘八埏’之‘埏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夤’。《说文》:‘挻,长也;’《...
03313

《老子》61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1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大国的态度,就像是江海处于下流那样谦下;就像天下之母那样,处于雌柔的根本地位;就像江海那样,处于众流归附之地。雌柔的常常以沉静胜过雄强的;因为她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因此,大国用对...
036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06413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庄子·缮性篇》:‘缮性于俗學,以求复其初,滑欲于俗思,以求致其明,谓之蔽蒙人民。’又云:‘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;文灭质,博溺心;然后民始惑乱,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’此即...
04313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武、怒、與、下,鱼部。德、極,职部;人、天,真部。
04013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损缺“地得一以寧”的“一”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诸唐宋元明清人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04413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以順衆父”(甲本“仪”,同“父”)。“順(简作顺)”,循從,依從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“順,循也,循其理也。”《广韵·稕韵》:“順,从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...
034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或載或隳’:‘載’,安;‘隳’,危。河上公注:‘載,安也;隳,危也。’‘載’,王弼本原作‘挫’字,和上下文义不符,因据河上公本改正。‘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...
03013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食,貨□□□”,“食”前损掩一“猒”字,“貨(简作货)”后损掩“财有餘”三字;帛书乙本作“猒食,而齎财□□”,“財(简作财)”后损掩“有餘(简作馀)”二字,《...
03813

《老子》0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是通过赞水,来歌颂“上善之人”。“上善之人”的言行德性有类似水的,而水是“几于道”的,故“上善如水”。水德“几于道”,最显著的特征是:一、“善利万物”,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...
030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能无離’,‘離’,力智反。”按:疑陆见王本无“乎”字。
04613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</p>-齐物书舍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1_帛书老子乙本释文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1_帛书老子乙本释文</p>-齐物书舍
《帛书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:“‘裙’,甲本作‘園(hǔn)’,通行本作‘混’。‘裙’,疑即‘緄(kǔn)’字,《战国策·宋策》‘束组三百緄’,注‘十首為一緄’。在此读為‘掍(hǔn)’,同...
05313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04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