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6_罗振玉
白岩松硬核为中医鸣不平,别把某些人的利益凌驾于病人的生命之上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知我者希,則我貴矣”,帛书本为是。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引经文后句无“者”字,正与帛书合。既应无“者”字,高亨谓“贼我者贵(言害我者皆居上位)”...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5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尚’,上也。知之而不自以为知,是谓上德之人;若不知而自以为知,则有道者之所病也。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知不知,上;不知知,病’。文谊不显,兹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改。”水...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8_张舜徽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唐李荣《老子道德经注》将‘是以’改作‘以是’,谓‘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’。傅奕、邵若愚二本作‘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与帛书甲本同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经文及注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故常无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’按:荀悦《申鉴》曰:‘理微謂之妙。’此指无名时期无欲之微妙而言。上‘其’为‘无名’之代名词。《说文》:‘徼,循也。’段注:‘引...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殺人衆多,則以悲哀埭之’,‘竦’字,各本作‘涖’或‘蒞’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‘竦’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这两句话是说:殺人衆多,要以悲哀的态度对待之。”又云:“‘莅’...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、朱谦之之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经文处文字是:“而福本于有禍,故曰:‘禍兮福之所倚。’以成其功也。”津田凤卿云:“此五字注误混正文。”陶鸿庆云:“‘以成其功也’非...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3_李道纯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8_罗振玉
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作‘輔’是也。《韩非·喻老》引‘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;刘师培谓‘恃盖待字之讹,义輔字为长’。《广雅·释诂》二‘輔,助也’;《周易·象传》‘輔相天地之宜’;《论衡·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作“百谷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百谷”为“川谷”之讹,非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谷,泉出通川為谷,从水半见出于口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谷,古木切,水注谿也。”又,《公羊传·僖公三年》“无障谷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7_焦竑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陈碧虚谓王弼作‘廓’,与《释文》合。易氏谓王本作‘廓’,是也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我魄未兆;’是成作‘我魄未兆’。顾本成疏:‘怕,寂也。’‘魄’作‘怕’,盖后人据顾本经...
奇恒之府【知识百科】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仍无敵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用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。”则此二本作“扔”。而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“扔”则作“仍”。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;帛书乙本作“亓至也”,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葛玄序文本“至”作“致”,无“之”字,“致”后有“一也”,谓“其致一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...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。‘褐’下有‘而’字,今本多同王本脱此字。从经义分析,‘而’字在此作连词,可训‘與’或‘而又’,犹言聖人被褐而又懷玉,特突出‘懷玉’之意,故‘而’字不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抱一’谊,見前第十章。‘式’,法也。與上章‘容’字谊同。法者,謂法象,或模范也。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,言是以聖人行卫生之术,為天下模范也。此极言聖人重身轻物,故不...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5_易顺鼎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禍(简作祸)”作“旤”;乙本仅存一“禍”字,余皆损掩。其他诸本同此句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、《韩诗外传》卷九、《经典释文》引并同此。马叙伦云:“按吴此句在‘咎莫大’句下...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