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7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03711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10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10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聖人临深履薄,防微杜渐,早於从事,圖難於其易,故无難事也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63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奚侗谓:為、味韵,易、細、易、細、大、大韵。
05010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音韵_0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為无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、小,多、少;報怨以德。”為、味、德為韵。為【xǐwai】,歌部;味【mǐwet】,物部;德【tek】,职部。歌部【ai】与微部【ei】韵尾相同(主要元音皆为...
04112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為,歌部;味,物部,歌物合韵;德,职部,物职合韵。易,锡部;细,脂部,锡脂合韵;易,锡部;細,脂部,锡脂合韵。大、大,月部。信,真部;難,元部,真元合韵;難、難,元部。
0509

《老子》6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以“无为”去作为,以“无事”去做事,以恬淡当做欲望。大的东西是生于小的东西,多的事情是起于少的事情,报偿怨恨是因为得到了恩德。图谋困难之事,应当在它容易之处下手;实施巨大的事,应该...
0519

《老子》63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3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旨在阐发一些辩证法的观点。 《老子》开头提出“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”的命题。这是从辩证方法论的角度来说明老子何以主张“无为”的。前面已经说过,老子的“无为”并非“不为”,...
0405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,按损掩的字数,《乙文释文》校补为“其安也易持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“其安易持也”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
05611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2_顾广圻

<p>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2_顾广圻</p>-齐物书舍
顾广圻云:“‘其安易持也,其未兆易謀也’,《德经》皆无两‘也’字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

<p>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</p>-齐物书舍
陈奇猷云:“按:‘持’,读‘自恃’之‘恃’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治国安静者,易守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安,静也;持,守也。”则释“持”为“守”,即保持、维持之义。然而,本章节前面数语讲的都是“事豫则立”的问题,似乎...
0339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易謀□”,前语损掩“其未兆也”四字,后语损掩“也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,《乙本释文》据所损字数校补为“其未兆也易謀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...
02612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·养生论》注引‘未’上无‘其’字。臧疏‘兆’上误多‘逃’字。‘兆’,当作兆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3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3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按:帛书甲本作‘其安也,易持也’。以此例之,下数句必皆有‘也’字,语法相同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兆(zhào)”,本字作“则”,《说文》云:“,灼龟坼也,从卜,典象形。典,古文兆省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兆,除矫切,事先见也,形也。”兆,原义是占卜时,在龟板或兽骨上,显现的...
0456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皆损掩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,易判也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易判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,惟“脆”校为“脃”,即古“脆”字。《说文》无“脆”字,有...
0399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其脆’,‘脆’,七岁反,河上本作‘膬’,‘膬’,昌睿反。‘易泮’,‘泮’,普半反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其脆’,陆‘脆’七岁切,李‘危也’,谓‘嗜欲未坚,如物危脆’。‘易泮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破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7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脆’,此芮反。‘判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又云:“‘易判’,‘判’一作‘泮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判’,河上作‘破’,王弼作‘泮’。《说文》无‘脆’字,有‘脃’字,云:‘小耎易断也。’‘膬’字云:‘耎易破也。’是‘脃’、‘膬’同义。‘泮’、‘判’字通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‘脆’作‘脃’,卷子成疏作‘脆’。彭、赵写‘判’作‘泮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范见王本作‘判’,‘判’、‘散’为韵,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其脆易破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破’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脆’字,敦、遂二本作‘毳’。《释文》曰:‘河上本作膬’。又七十六章‘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遂本作‘柔毳’。‘脆’即《说文》‘脃’字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《说文》...
028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2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2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王弼及《释文》‘判’作‘泮’,乃借如冰泮字,亦与‘判’义相通。惟‘破’字,诸家虽多用之,而不叶于韵,盖误,此奚侗说也。但于思泊先生则谓:‘古韵破歌部,散元部,歌元对转。...
032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:‘只范本泮作判,余均作破。’罗氏《考异》:‘诸本亦作破。’按作‘破’是也。后人不明古音改‘破’为‘泮’,以韵下句‘其微易散’之‘散’,殊有未当。《释文》:‘脆...
043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‘其脆易泮’一句,‘脆’字有作‘毳’或‘脃’者,‘泮’字有作‘判’、‘伴’、‘破’者,因帛书本残甚,无法校定。从字音字义分析,‘毳’字与‘脆’音近,‘脃’字乃‘脆’之别构...
035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