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10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见色為明,而鲜能反照于无色之色,可谓盲矣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3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‘器’、‘室’、‘利’,质部,对应句叶韵。”按:器【kYēt】、室【cǐět】、利【lǐēt】,皆為质部;但“當其无有室之用”不當于“有”字处断句(见【2】校笺文),當在“无”...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馳騁田臘使人□□□”,“獵”假作“臘”(二字上古皆為来纽叶部),“心發狂”三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獵”假作“臘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...
《老子》1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卅輻同一轂,當其无,有車之用也。然(挻)埴而為器,當其无,有埴器之用也。故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。”輻【pǐwek】,职部;轂【kǒk】,屋部;职部【ek】和屋部【ok】,主要元音...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騁’,敕领反。‘狂’,求匡反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轂,屋部;无,鱼部;屋鱼合韵;无、无,鱼部。用、用、用、用,东部。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御注诸本均作‘田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今译
三十根辐条的各个端头,同集于一个车毂上,做成车轮,车毂的构造显示出来的智慧,在于车毂中有空间,而轮子得以转行,才有了车子的作用。拿取黏土而把它做成器具,器具的构造显现出来的智慧,在...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4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、《文选·射雉赋》注引‘田’作‘畋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述评
本章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关系,但主旨在于强调“无”的作用,反映了老子崇“无”的思想倾向。有人说本章主旨在于阐发“有”、“无”统一论。答曰:不合老旨也(见前注文)...
《老子》11_附录
“三十辐同一毂”·车制·《老子》成书时代 “三十辐同一毂”是本章节中的一句(通行本在第十一章)。余明光教授在其《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》 第四章《老学的代表作——帛书》中,谈及“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“盲”作“明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正为“盲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谓“五色令人目盲”。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五色’,青赤白黑黄也。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盲’,陌庚反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’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并云: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。’岂高注所引乃《庄子》语耶?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牟融《理惑论》引同(景龙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)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色令人目盲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‘有’,指車、器、室,‘无’指轂、器、室的中空的地方。两个‘之’字都是语中助词,没有意思。就形而上的‘道’而言,‘无’是体,‘有’是用;就形而下的‘器’而言,‘无’是本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‘无’為用也。言‘无’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余培林说是也。王弼所谓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吴澄所谓“車非轂輨空虚之处可以轉軸,则不可以行地;器非中间空虚之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:輻、轂韵。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。世人但知有之為用,而不知以无运有,其用乃神。观乎乘载以車,而必轂有空虚之处,乃得車之用。日用以器,而必器有空虚之处,乃得器之用。居处以室,而必室有空...
《老子》11_音韵_02_顾炎武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下平声《九麻》云:“‘車’,古音居。王应麟曰:‘古車,本音居,至《说文》始有尺遮之音,乃自汉而轉其声。陆氏《释文》引韦召云:古皆尺遮反,后汉始有居音,非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乙本、敦煌丙本、遂州本无“故”字,作“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”。其他诸本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之以為利’,各本句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乙、敦煌丙三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无‘故’字。《北山录》二引‘利’作‘器’,讹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二‘之’字疑衍,‘有以為利,无以為用’,犹云以有為利,以无為用也。王注曰:‘木埴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’既言‘以无為用’,又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