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修德可以為君,為君须承历数。即‘天門’者,帝王历数所从出也。‘開闔’,谓治乱。言人君应期受命,能守雌静,则可以永终天禄矣。《周易》曰:‘一闔一辟谓之变’,言聖人抚远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天門’者,自然之門也。自然生太极,太极生天地,天地生阴阳,阴阳生万物,(万物)死,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,故谓之‘天門’。‘開’谓散施,‘闔’谓歙敛。開则生成,闔则衰灭。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6_苏辙
苏辙注云:“‘天門’者,治乱废兴所从出也。既以身任天下,方其開闔变会之间,众人贵得而患失,则先事以徼福。聖人循理而知天命,则待唱而后和。《周易》曰:‘先天而天弗违非先天也,后天而奉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本校补为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為乎?”帛书乙本作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今从帛书乙本。(宋)李荣本“四”字作“洞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,无“以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開闔’,‘闔’,户腊反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以知乎’,‘知’音智。河上本又直作‘智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3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‘天門’,河上公本作‘天地’。”水海按:譣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門’谓北极紫微宫,‘開闔’谓终始五际也。治身,天門谓鼻孔,開谓喘息,闔谓呼吸也。”则河上公本亦作“天門”。作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為乎’,古本。‘明白’,虚也;‘四達’,通也。谓此心虚明坦白,四達皇皇,感而后应,应而常虚,无以私意為之,人能之乎?盖此心无為而无不為也。无為是本,无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河上公并苏注皆作‘為雌’,一本或作‘无雌’,恐非经义;盖当经中有‘知其雄,守其雌’也,理亦当作‘為雌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无以為’,河上公作‘无知’。以上六句,河上公并无‘乎’字。李道纯曰:‘有乎字者非。’沅按:《淮南子》引并有‘乎’字。有‘乎’字者是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等作‘能无知’,六句并无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6_文廷式
文廷式云:“《老子》一书皆言‘守雌’,独至‘天門開闔’之时,应机一发,不为万物制。故以‘无雌’为训。文本作‘為雌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天門開闔,能无雌’,义不可通。盖涉上下文诸句而误。王弼注云:‘言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,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’是王弼本正作‘能為雌’也。河上公注云:‘治身当如雌牝,安静柔弱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天門’,敦煌丙本作‘天地’;‘圈’下,敦煌丙本作‘而為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能无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愛民’景龙碑避讳作‘人’。‘國’下敦煌丙本作‘而无知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无為’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等唐人本皆作“民”,并未避讳。故罗氏之说不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愛民治國,能无為?天門開阖,能為雌?明白四達,能无知?’其义并胜,当从之。‘愛民治國,能无為?’即孔子‘无為而治’之旨。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?’即‘知白守黑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爱民治國,能无知’,当作‘能无以智’,与下句‘无知’不同。王注云:‘治國无以智,犹弃智也。能无以智乎,则民不辟而國治之也;’是王本正作‘能无以智’。‘以’,用也;无用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氣”,今统作“气”,帛书乙本原作“氣”,范本作“炁”者,同“氣”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祲》“掌十辉之法”;郑玄注云:“郑司农云:‘辉,谓日光炁也。’”《经典释文》八:“炁,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范本‘知’作‘為’。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‘愛民治國;能无為乎?···’强本成疏:‘接物之行,莫先治國爱民。知,分别智也。’‘无知’,当从易顺鼎说作‘无以知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毋以知乎”,帛书乙本作此句,即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且王弼注为“能无以智乎”(“智”与“知”通),傅奕本作“能无以知乎”,则为佐证。检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者,呼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3_河上公
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專精閉氣,使不散乱,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。”顾本张凭注云:“專,精一也;氣,氣息也;致,得也;柔和婴兒,绝知见也。夫氣聚而生,氣散而死,人当專精愛氣,得柔和之道,然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爱民治國,能无以知乎’,谓‘抱一’、‘專氣’、‘滌除’等事,既以修身明心,可推充此道以及人物,即愛民治國之本也。循自然之理,以应事物,莫不有当行之路,则何以智為?愛民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專,任也;致,极也。言任自然之氣,致至柔之和,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则物全而性得矣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敦煌丙本、成玄英本“門”作“地”,“啓(简作启)”作“開(简作开)”,“能”作“而”,无“乎”字,谓“天地開闔,而為雌”。敦煌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旧说曰:專,一也;任也。氣者冲和妙氣也,又自然之氣也。夫人卓然独化,禀自然冲和妙氣,氣降形生;自无染杂。若乃專任冲妙,知见都忘,使氣自纯和,形自柔弱,不为众恶所害,是得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“搏”为《老子》本字,帛书乙本假为“槫”,即为证。诸解多以“專”释义,然而“專”非《老子》本字也,故不取。“搏”则为《老子》其书所用楚方言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搏,圜也。从手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