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夫物’,各本作‘故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3_陈碧虚
陈碧虚云:“河上公、严君平本作‘以其无私’,王弼古本作‘不以其无私邪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民之迷也’,纂微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、邵并无‘也’字。‘其日固已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‘其日固久’。清源‘已’作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,纂微‘以’下有‘澄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’,此五句疑原作‘容乃公,乃王,乃天,乃道,乃久’。今本重公、王、天、道诸字,后人所益也。二十二章曰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用人,是胃天,古之極也”,两“謂”字皆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前无“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’。乙本亦无‘之力’二字。此脱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大匠’,‘’字遂州本作‘斬’,诸河、王本均作‘斲’。‘斲’为‘斲’之别构。《玉篇》:‘斲,斫也;’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‘斲木为耜。’‘靳’疑为‘斯’字之误。《字林》:‘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斯惡已’,苏‘已’并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居无為之事,行□□□□”,“聖(简为圣)”假作“聲(简为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夫莫之时”,“时”即“爵”之省形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就校为“爵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;后句同。帛书乙本前后两句皆同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己本、遂州本...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修道於國,俗易风移,还淳反朴,不偏於所近;一鄉修道,犹未為遍,一國尽修,乃豐厚。夫百姓归厚,在君之化,修之庙堂,德流海外者,盖内正其身,不言而化,不教而理,下之应上,...
《老子》5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孫以祭祀不絶。”拔、脱、絶韵,按《诗经》时代二十九韵部,此三字皆隶属月部。江有诰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,此三字则在祭部。“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6_吴澄
吴澄云:“天之道,虚而不盈,故四时之序,成功者去。···身退不盈,而長保其贵,是亦長保其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范应元、易顺鼎等人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朘怒”。河上公本作“峻”,其注云:“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阴作怒者,由精气多之所致也;”其注出“作怒”二字。而成玄英疏云:“峻,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萬物歸之不為主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程并无‘矣’字,陈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出言”,诸家基本无异义,今不论。至于“道”前“故”字,绝不能无。此句确與上句非因果关系,但却为反比关系(見上文引严復语)。所以“故”字“猶但也”,转折连词也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畏’、‘侮’二字,谊不相关,在道德衰降上分成二个阶级,故重‘其次’二字。《释文》出‘次侮’二字,可证王本重‘其次’二字。诸本不重,非是。按:此謂其次之世,为君者见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之□□,亦不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所畏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可以不畏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亦”字,无“以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1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若亨太牢’,王本‘亨’字,陆氏读为‘烹’,河上公读为‘享’。又改‘亨’作‘饗’。现在河上本、王弼本皆作‘享’。《玉烛宝典》三引此文作‘饗’,與陆所引河上本合。盖唯一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9_吴澄
吴澄注云:“計,計數多寡也。籌策,計算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計數者必用籌策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計者以不計为計,故不用籌策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夸’字无义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其解曰:‘竽也者,五声之长者也。故竽先,则钟瑟皆随;竽唱则诸乐皆和。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;俗之民唱,则小盗必和。故服文采,带利劍,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1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’。帛书乙本作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”无‘以此’二字。严、彭诸本亦无此二字,盖原文也,今据帛书删正。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’乃用反...
《老子》33_音韵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自見之謂明,自勝之謂强。’不见今本,疑即此文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也。···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,‘明’、‘强’为韵,与下文以‘富’、‘志’、‘久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德与道合則无所不施,无所不為也。’則河上本亦作‘則无不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无‘是以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四字。臧疏、宋刊河上无‘之’、‘也’二字。《治要》引无‘也’字。按:治亂字当作‘薙’,《说文》曰:‘薙,除艸也。’今通用‘治’。”
《老子》06_述评
老子的“浴神”并非宗教性质的神灵,而是“道”的喻称。 “浴神不死”,它养育天地万物,它永存不灭,它是“恒道”。“恒道”,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,所以“是谓玄牝”,“是谓天地之根”。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抱一’,古本作‘衰一’。字同。”
《老子》12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盲、聾、爽、狂、妨韵(阳、东通韵,盲音芒,聾叶音郎,爽,平声)。腹、目韵(幽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