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2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此章自‘知其雄’起,讫‘為天下谷’止,独无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无極’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。‘黑’,暗昧也。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夫能守雌静,則德明昭明,德虽昭明,不以矜物,当如暗昧,自守淳和,能如此,則可以為天下之法式矣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是謂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□而不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字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损掩“果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是胃果而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夸’、‘竽’同声系,古通用。据韩非说,盗竽犹今言盗魁也。竽以乐喻,魁以斗喻,其例正同。但余有疑者,《说文》:‘牵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关。一曰大声也,一曰读若瓠,一曰...
《老子》31_音韵_03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惡、處韵(惡,铎部;處,鱼部)。已、之韵(之部)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2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不可得而疎’、‘不可得而害’、‘不可得而賤’三句上有三‘亦’字。‘害’王弼作‘劌’,开元本作‘穢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有“者”和“也”两字,则表义足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即有“者”字,《驳夷夏论》引经文有“也”字,即其证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我所以遭受大完之刑,正因為我有自身。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7_顾欢
顾欢本王注云:“····濁谓有為也。虽心洁素,而渾沌有為之中,與尘不异也。所言‘以静之徐清’者,喻于水,水濁止而静之,徐徐自清也;心乱息缘,渐渐而清正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···按弼注‘蔽,覆盖也’,当与河上同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觀其復’,王弼本无‘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貞’字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,世本多作‘忠’,盖避讳也。六親和,则谁非孝慈?國家治,则谁非貞臣?大道不廢,则安取仁義?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9_吴澄云
又,吴澄云:“我之所貴者,则大道之玄德也。玄德者,万物资之以养,所谓万物之母也,故曰:‘食母。’‘食母’二字,见《礼记·内则》,即乳母也。司马氏曰:‘乳哺元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”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2_王弼注
王弼注云:“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9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神不依道则智用愚殆,既无靈验,恐將廢歇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企’作‘跂’。经幢‘企’作‘跂’,此句上有‘喘者不久’一句。馆本、易州‘立’作‘久’。按:‘企’,《说文》重文作‘跂’。此当作‘堰’,《说文》曰:‘不能行,为人所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6_憨山
憨山云:“自矜,谓自恃其能,此好胜强梁之人,速于取死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閘(简为闸)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狎”、“狭”并借为“柙”或“匣”,“柙”、“匣”均有闭距之义,其说虽是,但较迂曲。甲本径直作“閘”,“閘”即含有闭距之义(见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10_严復
严復云:“夫勤而行之者,不独有志也,亦其知之甚真,见之甚明之故。大笑者,见其反也。若存若亡者,知之而未真,见之而未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誠,全而歸之。’‘誠’字顿。它在回护前文‘聖人執一為天下牧’句,并明结全章主旨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‘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’朱注:‘誠者,真实无妄之謂,天理...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缺一“生”字,今据通行本校补。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0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同,齐也,合也。失谓无道德。言在上有道德之人,則所行莫不合於道德。上无道德之人,則所行者,皆反道败德。上出於道德,人亦以道德归之;上出於不道不德,人亦以不道不德应之。”
《老子》23_述评
本章节老子首先提出“希言自然”。老子说“希言自然”,并不是说他就不谈“自然”了,下面他谈的“飘风”、“暴雨”、“天地”,就都是“自然”。老子从“飘风”、“暴雨”这些失“常”的自然现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据帛书《老子》勘校,除傅、范与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之外,世传本多同帛书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从文义分析,则与前文‘天下之至柔,驰騁於天下之至堅’,...
《老子》25_述评
本章节是老子对“道”本体及运动特性、作用等的集中描述。可以说是老子的“道本体论”的重要章节。 曾经做过史官的老子,有记录和观察天象的实际活动;因此,他对于天道和宇宙方面的思考,必然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兮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楼正本等皆作此字,想尔本、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碑本误删此字。武内义雄云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”,则武内敦甲本“兮”作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安于所安,则能去甚;以俭為宝,则能去奢;以不足自处,则能去泰矣。”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啟”,如帛书本。他本作“開(简作开)”,二字谊同,因避汉景帝讳而后人改“啟”為“開”。关于“濟”之义,主要有三说。一说“濟”为“完成”、“成就”。吴澄注云:...